“幸福来敲门” 三胞胎盼姐姐来泉州过年
三胞胎一直与父母生活在一起,这张合影,少了远在江苏的大女儿
背后的故事
离春节越近,江苏汉子苏崇成就越为难。这头,三胞胎儿女跟着他和妻子在南安水头生活,眼看生日快到了,吵着要接在老家的姐姐一起过生日、过年;那头,大女儿也越来越频繁地在电话里催促:“爸爸妈妈,你们怎么还不回家啊,丢下我一个人……”
春运回家一趟花销太大,苏崇成早已和妻子商量好,春节不回家了,可一直不知该如何对孩子们开口。昨天一早,苏崇成打开海都报,看到“幸福来敲门”,第一反应是有点不敢相信,紧接着马上打进968111——希望能有一张从老家徐州到泉州的车票,把大女儿接来陪弟弟妹妹过生日,一家过个团圆年。
新年愿望卡
许愿人:苏崇成一家子
家庭成员:苏崇成夫妻俩,4个儿女(其中3人为三胞胎)
愿望:一张从江苏徐州到泉州的车票
不想和女儿分开可老家上学更便宜
昨天下午,我们来到水头镇朴里村,苏崇成已经掐好时间把孩子们接回家等着了。
苏崇成今年41岁,可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老一些,白发不少。“孩子多,愁啊……”他不好意思地摸摸头没说话,倒是老乡在一旁抢白。
他是江苏徐州丰县人,到泉州快4年了,如今在水头一家石材厂当保安,妻子在饭馆打零工。“大女儿珍珍17岁,在老家上高一,这三个是三胞胎。”从大到小,兄弟俩是左左,右右,最小的是女儿巧巧。
“把珍珍放家里,我们也不放心,可这里上高中,比老家贵一半啊。”夫妻俩说,珍珍寄宿,周末住阿姨家。每周,苏崇成给她汇100元伙食费,“想多汇,可钱不够啊。她很懂事,洗衣、做饭都会,平常也不吵着要买什么。”几个月前,苏崇成回老家办一些证件,珍珍抱着他哭,不舍得他走。
最近,珍珍催得越来越频繁。“她给她妈发短信,问我们为什么还不回家……”苏崇成说时,妻子默不作声,摸着手机,眼圈红红的。
回一趟家的花销
够女儿用上半年了
过年,有谁不想回家,可苏崇成算了算账,狠不下心买票。
往年,三胞胎还小,坐车免票,可去年开始,都要买半票了。“你看,这么高了,三个娃的车费比一个大人还多。”苏崇成把左左拉过来一比,快到他胸口了,一米三多了呢。
从水头回老家,大巴平常三百多元,春运涨到四百多元。“去年回家,5个人单趟车票就一千多元,回来又一千多元,加上走亲戚,花销四五千元。”夫妻俩一个月工资加起来三千多元,五千元都够女儿在老家上学、生活的半年花销了。苏崇成叹了口气,实在是舍不得啊。他指着地上的大白菜,“一棵要6块啊,比老家贵好几倍”。
三胞胎1月29日生日,马上就要到了。“想姐姐了,想她跟我们一起切蛋糕。”孩子们闹着说,往年的生日就是这么过的。
决定春节不回家后,苏崇成就想着,要是能把大女儿接到泉州,多好。
鲜花映照全家福
简陋的租房满满爱
屋子挺简陋的,是租来的平房,三胞胎睡上下铺的铁架床,苏崇成夫妻俩睡旁边的木板床。屋子里东西堆得有点乱,可处处都能感受到这家人的“有爱”。墙上挂了两张全家福,一张是三胞胎百日了,另一张三胞胎6岁了,全家福上的笑容很温暖。
到他们家时,我们特地带了一束鲜花,是明媚的非洲菊和温馨的康乃馨。就是这样一小捧花,让一家子兴奋了好一会儿。“我老婆喜欢花,自己还种了呢。”进门时,我们就看到后门边上,摆了十来个花盆,种着叫不上名的植物。
“来,最漂亮的给巧巧,还有左左、右右。老婆呢,一大束全给老婆。”苏崇成抽出三支给三胞胎,剩下的,全给了妻子。
“还真没送过花儿呢,今天得谢谢你们了。”妻子惊喜地接过花,掩着嘴不好意思地笑着跑开了。
征集令
你的新年愿望牵动我们的心
幸福不停歇,年关将至,本报隆重推出新年策划——“幸福来敲门”,计划从几十万读者中挑选出15人,和大家一起分享他们的新年愿景,讲述愿望背后的故事。
小心愿,形式不限,对象不限。即日起,你可以拨打海都热线通968111,或者通过新浪微博@海峡都市报闽南版,告诉我们你的愿望。
我们还将邀请泉州市书法家协会的知名书法家、泉州市楹联协会的作联高手,分别为15名幸运读者作一副冠头联,将他们的名字和幸福心愿,镌刻在有纪念意义、有收藏价值的对联里。
来吧,快来报名吧,届时,我们将为您送去鲜花,送去新年的祝福!(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李秋云 黄谨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