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倒车货车碾压 泉州市区一妇女不幸身亡
大货车正在卸货,两辆提货的小货车,紧贴着大车停靠
闽南网12月13日讯 徐女士的生命之钟在昨天停摆。昨日下午1点多,在协助儿子倒车时,她不幸被身旁一辆同在倒车的货车撞倒,并遭碾压身亡。
事故发生在市区刺桐路与温秀街交叉路口附近的一个物流集散地。记者调查发现,该物流集散地的交通混乱,这起事故的发生,显露出该地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该地的相关负责人称,派人疏导进倒车、错开卸货提货时间,或是减少意外发生的良方。
目前,事故具体原因,丰泽警方正在调查中。
【事件】
下午3点多,记者在医院见到了徐女士的儿子。意外来得太突然,他瘫倚在太平间的墙壁上,悲痛不已。
据了解,徐女士是安徽人,今年45岁,平常和儿子一起来泉州跑运输生意,已经有五六年了。
事发前,母子二人共乘一辆集装箱车,从温州来到泉州市区卸一批童鞋。卸货地点就在该物流集散地的一家物流公司门口。
车子进入集散地广场的空地后,徐女士下车,想要协助儿子将车倒在卸货的公司门口。
就在她忙着指挥时,意外发生了——在她身旁,一辆同样在倒车的货车,将她撞倒在地,车后轮从她身上碾压过去。这一幕就发生在广场上的多名店家眼前。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目击者称,“我们刚喊危险,可撞到人后,已来不及了,货车还是碾了上来。那货车是刚提完货,想倒车后开出去的。”这一说法,也得到现场其他人的佐证。
事发后,徐女士被送往东南医院抢救,但因伤势严重,不幸身亡。
事故具体原因,丰泽交巡警大队还未给出最终结论。
【隐患】
虽然事故原因还未定论,但意外的发生,还是显露出了该集散地存在的安全隐患。昨日,记者展开调查,目睹了三大乱象。
路面坑洼飞尘多
尤先生自称是该集散地的一名“股东”。他介绍,2007年,他们租下这块总面积约4000平方米的场地,作为物流集散地。他自己也开物流公司,见场地大,就将一些空位租给其他物流公司,集散地的广场空地约2000多平方米。
记者注意到,空地上的路面坑坑洼洼,10厘米深的“洞坑”有好几个,会影响行车、倒车的正常效果。此外,如果司机碾到物体(比如人),也可能误以为是“路面不平”,难以引起警觉。
而且,广场上还是土路。进出广场的大多是大中型货车,每一辆车进来,都会激起飞尘一片,影响驾驶员和广场上其他人员的视线。
进出口只有一个
集散地的相关工作人员称,共有11个物流公司进驻该地,已形成了一定规模,进出以大中型货车居多,而且时间上集中。
在空间有限、车辆扎堆的情况下,车辆通行率、进倒车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进出口的数量。
不过,记者发现该地的进出口只有一个。如此一来,车辆易扎堆,也滋生了隐患。
卸货提货混一起
记者了解到,这11家物流公司,没有划分明确的提货区和卸货区,也没有错开卸货、提货的时间,车辆扎堆、场面混乱。
据集散地的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大型货车往往是送货车,中小型车辆大多是来提货的。据记者目测,车辆之间的停靠间距小,有的只有三四十厘米。
此外,大中型货车因车身大,会带来视觉“盲区”,停车间距小,“盲区”会随之增大。如果行车、倒车时,有人出现在“盲区”内,不注意的话,就易发生意外。
【对策】
那么有何对策,能减少意外的发生呢?尤先生提出了两个措施。
错开卸货提货时间
尤先生说,受场地周边地形、环境等客观因素影响,没法增设场地的进出口;又因卸货、提货通常先后进行,而且场地受限,专设卸货、提货区显得“多此一举”。错开卸货、提货时间比较可行,等大车卸完货再联系货主,就能一定程度上减轻车辆扎堆的情况。
针对路面坑洼、飞尘多的现象,尤先生称,他们已多次填平坑洞,但在雨水冲刷和大型车的重压下,坑洼洞又会很快形成。之后,他们将考虑铺设水泥路。
派人手疏导进倒车
在尤先生看来,除了驾驶员和其他人员要加强安全意识外,进驻在集散地的每家物流公司,都应派人疏导现场交通,指导各自车辆进出、停靠,特别是倒车。
“这个做法不难,而且效果明显。”尤先生称,他将和其他股东一起,召集每个物流公司的老板,开个座谈会,还会请相关部门做安全管理方面的指导,把这一做法尽快落实,并以此事故为契机,加大安全知识宣传、提高安全意识。(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董加固 黄谨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