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泉州新闻 > 正文

泉州又增博物馆 可尽览非遗技艺

2011-06-12 01:51 来源:海峡都市报闽南版 0

一家三口观看非遗作品

  海都网-海峡都市报讯 想看泉州的非遗?一馆就能看全。昨天上午,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开馆仪式暨闽南文化生态保护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授牌仪式在泉州市艺术馆举行。

  非遗博物馆设于泉州市艺术馆五楼,容纳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6项。其中,实物展示22项,包括泉州花灯、德化瓷雕等共约400多件展品。

  在这些展品中,不乏珍宝级的大师真迹,包含6件国家一级文物——江加走木偶头作品;不可再生的民间工艺精品50多件,包括李尧宝刻纸、吴祖赞花灯,明清泉州锡器等;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作品20多件;现代工艺美术精品杨氏锡雕、立体竹编、5米多长的大呈布雕等。

  博物馆馆长郭飞跃表示,该博物馆旨在进一步弘扬本土传统文化,挖掘、挽救、保护、传承和研究泉州非遗,同时也将担负起闽南文化和非遗的保护、传承和弘扬工作。

  泉州目前已经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拥有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31项(其中3项正在公示期)、省级名录项目61项、市级名录项目129项。泉州非遗项目位列全国地级市第三、福建首位。

□相关新闻

泉州命名首批非遗传习所

  海都网-海峡都市报讯 昨天,泉州市正式向首批非遗传习所授匾,共70个非遗传习所被命名。同时,确定了116名泉州市第四批非遗传承人,还举行了《泉州市鲤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首发仪式。泉州市非遗传习所由各地文化主管部门组织申报、市文广新局批准设立。

  被命名的泉州市首批非遗传习所以戏曲和手工技艺为主。其中,南音传习所就颁发给泉州师院音乐与舞蹈学院、泉州南音乐团、泉州府文庙南音乐府三个单位和组织。拥有传习所和代表性传承人的还有泉州颇有名气的提线木偶、打城戏、五祖拳、花灯制作等。

  昨天,代表性传承人黄九成领回“泉州市陈三五娘传说传习所”牌匾。他高兴地说,陈三五娘传说很动人,但都是老一辈人喜欢。有了传习所这个载体,就可以有更多的人了解这一传说。下一步,他们会推出相关的论文选集,搜集与之相关的南音乐曲,举办培训班,使陈三五娘传说有关的文化推广到闽南文化盛行的区域,甚至是港澳台。(本网记者 吴月芳 田米 文/图)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6岁娃被母痛打 多处淤青
下一条:泉州市区中山路两侧“路坎”变斜坡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