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周末高温稍有缓 坏消息!下周三起就入伏
闽南网7月9日讯 入夏后的晴热天气,将人炙烤得已经想不出该用什么词语来描述了。气温、湿度、风力……一切数据都没有下午两点多时走在柏油马路上那热烘烘的感觉般来得真切。
如果非得找出一个能让人在炎夏热浪中能稍微振奋神经的消息,估计就是本周末(14~15日)受高空槽东移影响,云系增多,高温天气有所缓解了。
昨天,安溪以37.5℃,依然位列泉州各县市区高温榜首,市区也迎来了今年的又一个高温日,午后最高温为35℃。
昨天早上,泉州、安溪和南安的气象部门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本周泉州维持晴热天气。今明两天,泉州大部分县市最高气温超过35℃,南安、安溪、永春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7℃以上。
当高温橙色预警信号出现时,市民应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户外活动,高温条件下作业者应缩短连续工作时间,对老、弱、病、幼等人群要提供防暑指南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普及一下
三伏天,你了解多少?
几天前,著名气象节目主持人宋英杰在微博上为大家提前预告了三伏天开始的日子——7月18日,那么,关于三伏天,你了解多少?
“伏”字何解?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立秋之间,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三伏天可以这样理解:“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
另有一种说法,“三伏天”的“伏”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指“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暑邪会在夏日逐渐深伏于体内而不为人知。如暑邪不除,到了秋天,火邪克金,而伤肺气,导致人的免疫力下降,而患感冒、咳嗽、发热等疾病。而进入冬季以后,这些病会反复发作。
虽然中外文化有所差异,但在对夏天的描述上,却有个意外的巧合。伏,从字形上看,即“人从犬”,而在英语中,DogDays形容的恰是一年里天气最炎热时段,二者有异曲同工。
“入伏”如何计算?
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
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
“冷在三九,热在中伏”这一说法,古已有之。
2012年三伏天具体时间是:
头伏:2012年7月18日~7月27日
中伏:2012年7月28日~8月6日
末伏:2012年8月7日~8月16日
□全省天气
39.6℃!福州昨高温领跑全省
昨天,受副高控制,全省仍以高温晴热天气为主。北部地区受偏北气流影响,局部县市午后下了阵雨。
昨日高温超过38℃的有8个县市(区),福州市占了6个。分别为:福州市晋安区39.6℃、鼓楼区39.2℃、永泰县39.1℃、福安市38.9℃、闽侯县38.7℃、尤溪县38.6℃、闽清县38.3℃、罗源县38℃。
省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受副高控制,10日,全省部分县市最高气温可达35℃-36℃,南平市南部、三明市东部和福州市西部的部分可达37℃-38℃。
省气象服务中心昨日下午5时发布的全省天气预报如下:10日,副高略有减弱东退,高层为偏西气流控制,低层湿度小,全省天气晴到多云。
11日到12日,受偏南气流影响,低层湿度小,全省多云天气为主,午后到夜里,南平、三明、龙岩三市的局部有阵雨或雷阵雨。(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吴佳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