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泉州新闻 > 正文

如潮爱心款 昨破7万大关

2011-05-21 01:42 来源:海峡都市报闽南版 0

  海都网—海峡都市报讯 短短3天,本报开通认捐热线后,爱心款如潮水涌来。截至昨天,突破7万元大关!

  昨天一天,收到爱心款17848元,截至昨晚8点,本报共收到爱心款71045元。但由于很多爱心人士捐款后“不留名”,至今仍有5000多元爱心款无法核实捐款人身份。

  昨天中午,泉州市区章先生送来3000元爱心款到本报社。

  章先生是一家公司老总,平时下班回到家,习惯翻翻当天的海都报,而8岁的儿子则喜欢一起看报。前晚,看到“走进贵州”报道后,儿子对他说,那边的小朋友这么困难,要把零花钱捐出来。

  这不是章先生第一次捐款,前年底,本报进行“暖冬行动”特别策划时,他就送来了一万元现金。目前,他还在老家永春资助着好几名大学生。平日,他也时常抽空参加义工或志愿者活动。

  章先生说,小时候在老家永春读书时,自己和报道中的贵州小朋友差不多,条件艰苦,也睡过那种双层木头床。、

  像章先生这样,大方捐款却行为低调的爱心人士有不少。至今还有为数不少的爱心款找不到捐款人。

  “我工资不高,但也想尽自己一份心意!”市民陈女士在泉州市区宝洲街一家面包店上班,月工资只有1000多元,还要养育两个三四岁的小孩。“我日子过得也不宽裕,但想捐100元,会不会太少?”

  陈女士说自己老家在洛江虹山,也是寄宿在学校,回家带一次菜要吃一个星期,而学校与家之间,要步行一两个小时的山路,父母偶尔给几元零花钱,捂在口袋里好几个星期都舍不得花。

  昨天,捐款的爱心人士中有不少外地人。来自安徽的张先生捐了300元,他来泉州三四年了,做采购工作,生活也不算宽裕,身边还有个7岁的儿子。“那些贵州小孩,比我还苦,捐的钱不多,但也是心意。”

  湖南人彭先生,快要当爸爸了。昨天捐款200元时说,“这是代表我还没出生的孩子捐的。”(本网记者 陈建辉  黄谨 实习生 陈健)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探索剑桥城 “逼”孩子开口说英语
下一条:非法买卖警用装备获缓刑 重操旧业被批捕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