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泉州新闻 > 正文

笋江桥头俩雕像穿戴奇特信众上香祭拜

2012-06-21 16:20 来源:闽南网 0

图

将军雕像头戴斗笠身披花布“披风”

  闽南网6月21日讯 笋江桥头两雕像被人戴上斗笠,其中一个人像,头戴斗笠,身上还披花布“蓑衣”,这是前往上香的信众戴上的。前日有网友在闽南网(www.hdmnw.com)发帖报料称在笋江古桥头有一尊护桥石将军与一只石狮子,在他们的头上,长期以来都各戴着一顶斗笠。据泉州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陈主任介绍,人像是护桥将军,南宋时就已经存在了。华侨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肖北婴副教授认为,这种现象带有民间信仰痕迹,是封建社会民间文化的延续,但值得尊重。

  昨日恰逢台风来临,笋江水奔流不息,记者来到笋江古桥头旁,发现了桥头旁的那两尊雕像,人像的斗笠已被风刮到了地面上。从石调的颜色上可分辨出两雕像年代久远,这尊人像身着将军服,身上还被披上花布“披风”,双手握剑,形态是将军模样,另一个像是狮子的雕像身上已遍布青苔,棱角已不再分明。两雕像面前地面上还点着香,有几只长的香还未燃尽,就灭了。

公园保洁人员看到有上年纪女性来祭拜

  两雕像所在位置现属于石笋公园内,记者环视石笋公园,人迹稀少,只看到两名扫地的大叔身穿雨衣,在捡拾垃圾。记者向他们打听,据一位常年负责公园环境卫生的傅先生说,2003年他就来此打扫卫生,每隔一段时间都会看到有人前来给雕像上香祭拜。他回忆说,来上香的大多都是上了年纪的女性,通常都是上午或中午时段,他估计斗笠和披风也是来上香的人给戴上的。

护桥将军已有850多年历史

  为什么要祭拜两尊雕像,它们有什么来历,又有什么意义呢?

  泉州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主任陈鹏介绍说:两雕像与桥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笋江桥又名“通济桥”,俗称“浮桥”,位于泉州市鲤城区新门外“石笋”附近的笋江上。北宋皇佑年间,在笋江河上摆放众多船只,船只上放有木板,形成浮桥。后来到了1160年南宋时期,才在浮桥的基础上修建了石桥,形成现在的模样。陈鹏主任说,改建成石桥的时候,就有这尊将军雕像,作为护桥将军,它距离现在已经有了850多年了。

  而对于石狮子雕像的由来,陈主任估计,这有可能是笋江桥上石栏柱头上的石狮子。2005年的时候笋江桥被洪水冲垮而坍塌了,现在看到的笋江桥已经不再履行桥的作用了。陈主任说桥头的石狮子有可能是当时坍塌的栏柱上的石雕,在当时被搬到了这里。笋江桥和护桥将军这批历史遗迹已在1998年时被评为泉州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戴斗笠、祭拜护桥将军为保平安辟邪也可能是表达对石桥的缅怀之情

  拥有850多年历史的笋江桥和护桥将军,在850年后的今天已变成一些信众祭拜的对象了,最早祭拜者和时间无处可考。但华侨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肖北婴副教授认为,祭拜护桥将军和石狮子带有民间信仰痕迹,有可能是少数人为祈求平安、吉利,辟邪的精神寄托,而给护桥将军带斗笠穿披风,可表现护桥将军的荣誉和尊贵,也有可能是表达对古桥石刻的缅怀之情,虽然祭拜这种现象是封建社会民间文化的延续,但对此还是表示尊重。(闽南网记者 韩婧)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夫妻吵架相约寻死 妻子跳下桥仍未救起丈夫不知去向
下一条:厦漳泉城际轨道规划图确定 1号线有望明年开建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