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公交“一元一票制”在调查摸底
公交线路改革,离不开场站配套建设
闽南网6月20日讯 票价高、服务态度差、等车难、线路不合理……如何解决这些公交弊症,提升泉州市民对公交服务的满意度,也是此次泉州市政府出台“新政”的宗旨所在。方案针对上述这些病症,一一开出诊断药方,其核心集中在——探索内部改革之道。
诊断1
五部门联合票制改革调查正在摸底
【症状】
目前,在泉州58条公交线路中,还没有一条是真正一元一票制的,全程最便宜的是7路,1.5元一票制,而福州厦门等省内城市,都已是“一元公交”了。
“虽然也就两三块钱的事,但对老百姓来说,就是一个民心。”全国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戴仲川说,坐公交出行的大部分是普通市民,社会弱势群体更少不了。越是价高、线路绕圈、车难等,乘坐的人越少,公交就越没有发展前途,这是恶性循环。建议政府要加强线路优化和财政投入支持等配套措施,尽快一元一票制。
【处方】
方案提出,由市国资委、财政局、交通委、物价局和交通集团联合,进行票制改革调查摸底工作,提出改革跨段计价票制的实施意见,报市政府审定。
“一元公交是大方向。”公交公司钟总也说,交通主管部门正在委托专业设计单位做公交线网规划,要对所有公交线路进行大调整,为一元一票制做好前期准备。
市国资委相关人士表示,票价改革不仅涉及公交线路调整和价格调整,还需要公示听证等程序。
诊断2
一揽子计划向环湾和支线方向发展
【症状】
泉州58条线路,大部分是在中心城区运营,往城市外围走是环湾线路,目前只有208、809和210路共3条,零星而散乱,正在规划的有3条,发展缓慢,而在区域内运营,则是支线公交,还是今年即将出现的新面孔。
目前泉州环湾中心城区980平方公里分为12个组团,其中只有泉州市中心等5个组团有公交线路覆盖,其余7个组团还是一片空白,仍以短途客运为主。
【处方】
在环湾线路方面,方案要求尽快制订环湾公交体系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
怎样填补7组团的短途客运空白?方案提出,由市交通委牵头,在《泉州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的基础上,对环湾中心城区新拓展的7个组团公交线网和公交场站设施进行规划和优化调整,完成泉州中心市区980平方公里的综合公共交通枢纽和配套设施的规划编制工作,年底定稿。而支线公交则要在洛江开通2条,泉州经济开发区3条和泉州台商投资区4条。
市交通委公交科相关负责人骆先生介绍,今年着手两个公交规划编制,分别是环泉州湾发展规划和优化泉州市区公交线路规划,均正在前期工作。泉州公交线路也确实要理一理,形成体系,为线路整体布局作准备。
而本月底即将开通的洛江支线公交501和502路,将分别满足河市镇区与周边工业区、罗溪到虹山的公交出行需求。502路也将成为泉州最偏远的公交线路,解决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
诊断3
多种形式培训让员工换上笑脸
【症状】
公交是城市服务的窗口和形象,司乘人员态度好不好,关系到市民乘车是否舒心。
“服务就是要这样细节化人性化。”市人大代表王纯真说,社区内有很多老人,也常常听到身边人抱怨被公交拒载,也有的听不懂普通话坐过了站,尤其是老人。
【处方】
在提升公交服务方面,方案提出,公交公司要制定《加强员工专业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教育,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并开展创建“优质”品牌线路以及“文明部室、文明车(班)组和文明职工”等评选活动。另外,要规范报站用语,实行双语报站。
公交公司陈副总介绍,双语报站(普通话、闽南语),目前正在7路公交上调试,本月底能全面铺开,这将解决部分老人听不懂普通话的尴尬。另外,从下个月起,所有公交都得做到有站必停,到站停靠不再以按铃为准,这可杜绝拒载问题。
诊断4
让司机“方便”工作才有质量
【症状】
泉州公交司机郑师傅,开7路公交7年了,说起上厕所的难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目前,7路头尾两个首末站华侨大学天桥和文化宫,没有正式的公交场站,只有两个简易的首末站,因此没法建公厕。
【处方】
为改善司乘人员的工作条件,方案提出,要在有条件的首末站配置空调、微波炉、热水器、移动站房和移动公厕等配套,还要建设职工文体活动室,丰富职工业余生活。
公交公司王副总介绍,空调、微波炉和热水器等已在一些条件具备的首末站配置到位了,现在比较难解决的是移动公厕,不仅有用地问题,要设个公厕,周边居民和店主也不会乐意。
公交监督员邱孟州,经常去首末站和公交场站观察,和司乘人员聊天,以前没有休息场所和微波炉,司乘人员常常坐在公交上吃冷饭,看得他心疼,为此他多次向公交公司反映情况。现在,“吃冷饭”的问题都解决了,他觉得努力没白费。(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陈建辉 曾小琴 黄启鹏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