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泉州新闻 > 正文

祖传“金包银”手镯 原寓意“命好富贵”

2011-05-14 02:11 来源:海峡都市报闽南版 0

  海都网-海峡都市报讯 一只祖传“金包银”手镯,刻有双凤朝牡丹的花纹,专家鉴定后称,这是清中晚期的艺术品,并透露主人“命好富贵”,一度令市民郭先生激动不已:还好抵住千元诱惑未出售。而看似墨玉,实则是玻璃仿制的藏品,让黄先生从中学习了收藏知识。

  不辜负泉州市民的收藏热情,昨日,本报记者继续从众多报名参与鉴宝的读者中,挑选个别藏品,先交由专家一辨真伪。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当天上午9点,本报将独家联手泉州市博物馆,在泉州市博物馆举行免费鉴宝活动。届时,来自国内6位专家,将现场坐镇,为市民的藏品一一把脉。如果你手中持有藏品,却未知年份和真伪,可拨打我们的免费鉴宝热线:968111。

双凤朝牡丹手镯
是清中晚期特制品

珍贵手镯差点卖人

  昨日,读者亮出的藏品,可谓五花八门。市民郭先生,从箱子底掏出珍藏多年的一个手镯,刚一呈现,便让人眼前一亮。

  眼前的手镯,有些陈旧,但仍难以掩盖其价值。郭先生称,这不是一般的手镯,而是银外面再包层金,又称为“金包银”手镯。

  手镯的正面,精细雕刻着两只相向飞舞的凤凰,它们的脸蛋,朝着一朵盛开的牡丹。此外,手镯边缘还垂挂有挂饰,可惜因年久有的已脱落,剩下零星数个。其中以菱形上刻着花儿最为普遍,而另有一个钩子挂着的饰品特别抢眼:一个武者,脚踩一只鱼上,双眼直视前方。

  郭先生称,这是他家祖传的。“每次搬家,必随身带着,不敢丢呀”,对这家传宝贝,郭先生可是视若珍宝,但这宝贝的确切身份,对他而言,至今仍是个谜。曾有个漳州的收藏家,开出千元的价格,想购买他这手镯,郭先生当时没有答应。

  “这是清朝中晚期双凤朝牡丹‘金包银’手镯。”泉州市博物馆馆长、泉州市考古队副队长陈建中,仔细揣摩一番后说。他指着手镯边缘的细点纹称,这大小不一的点花,只有祖传金店才有这手艺。

  凤凰、牡丹都是吉祥物,陈建中称,这款打造精细的手镯,反映那个年代的一种艺术。“综合来看,佩戴者应是位富贵且命好之人,且佩戴这款首饰,年龄应在60岁以上。”

视为墨玉珍藏
原只是玻璃制品

  玉,算是较为常见的藏品。而昨日,市民黄先生带来的一块自称是墨玉的藏品显得与众不同。这块藏品浑身“穿”着黑衣,正面雕龙画凤。黄先生称,听说这称为墨玉,可他拿捏不准,原是个玉佩,垂挂腰间。说起它的来历,黄先生称是一朋友相送。听说本报将举办鉴宝活动,他想让专家给“把把脉”,辨辨真伪。

  掂量重量,握在手中,仔细拿捏,观看玉色和材质,一番辨认后,陈建中给出定论:这不是玉制品,其材质是玻璃。

  见黄先生一脸的惊愕,陈建中继续解释,首先,最简单的辨别方法,如果是玉,握在手中应是冰凉的,而眼前的这块没有冰凉感。其次,不管是什么品种的玉,手中掂量下,应有一定的重量,而黄先生带来的这块,轻飘飘的,没有重量感。故眼前的这块,算不上是玉,更别谈是墨玉啦。(本网记者 曾小琴 田米 文/图)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逃犯自曝绑架史 小孩告密抓住他
下一条:泉州明后天中雨局部大雨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