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泉州新闻 > 正文

笔筒是仿品年代很“古董” 读者打爆海都鉴宝热线

2011-05-12 02:47 来源:海峡都市报闽南版 0


笔筒表面字迹不完全工整

  海都网—海峡都市报讯 尽管是仿制品,却也算半个“古董”!昨日,泉州市民林先生夫妇带来一个笔筒,请专家帮忙鉴定后,得出了上述结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本报免费鉴宝热线968111开通才两天,已经忙坏了本报热线记者。仅昨日就有数十位读者打进热线,要求报名参加本报与泉州市博物馆共同举办的鉴宝活动。如果你手上有什么宝贝,需要鉴定,无论是琴棋书画,还是瓷器古饰,都不妨亮出来,让我们的专家为您把把脉。

  说起林先生夫妇带来的笔筒,到底该不该当宝,林先生自己也拿捏不准。1998年,他从卖花人的手中连同花儿一起买回家,没做什么变化,十多年来,就供养在家里的阳台上。不久前,电视上一档鉴宝栏目中出现一个被鉴定的文物,与他这个“花盆”极像,颇令林先生惊喜:原来家里也藏着个宝!适闻本报联合泉州市博物馆举办免费鉴宝活动,林先生赶忙拨打热线968111。

  这个圆柱形的笔筒,正面是明朝“分宫卦”的内容,筒底上有几个字,字体中间有一划痕,粗略认得出“大、正、年制”这几个字。泉州市博物馆馆长、中国古陶瓷学会理事陈建中,仔细辨认并掂重后,认为这是一个仿制明代正统年的笔筒。

  陈馆长指出,首先,笔筒比较轻,而这类型的明代正品,通常重量不会如此。其次,笔筒圈足是注浆而成,不像明代的工艺,一般来讲,明代工艺应是用竹刀修成的。再者,笔筒上的字体不是很工整,不像是明代艺人所写,如果底部落款是明代正统,那应是官窑所制,字体应是手写且更清秀规整。

  这是上世纪20年代末期的仿制品”,陈建中初步判断道,这个笔筒至少也有八九十年的时间,还是有一定的年代价值的。

□相关活动预告

18日起 上海木版年画展

  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馆日,泉州市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与记忆”。18日起,一个月内,泉州市民可到泉州市博物馆,观赏上海旧校场木版年画。展览由泉州市博物馆和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联合举办,展出的上海旧校场木版年画74幅,分为工艺制作、贺岁吉祥、时事风情、闺门仕女、戏曲故事等五大部分。

17日~22日 张弦父子作品展

  对书法感兴趣的市民,近期可到万维生邮票艺术馆逛逛。5月17日~22日,该馆内将举办“意在弦外——张弦个人书画展”。展出张春霖、张弦父子作品60余件,主要为书法和金鱼画。

闽系红砖建筑集体“亮相”

  5月17日起,泉州市博物馆将在泉州市立成小学举办为期一周的“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泉州新发现红砖建筑图片展”,向广大市民和读者,展现泉州闽系红砖建筑的魅力。(本网记者 曾小琴 田米)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证清白” 女子跳内沟河
下一条:旧筍江桥头水毁修复将动工300岁古榕有救了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