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泉州新闻 > 正文

公共文化设施更丰富多元

2012-05-04 17:26 来源:泉州晚报 0

  古城泉州,遍地皆是文化瑰宝。如何实现到2016年,“闽南文化广为弘扬,闽南文化核心区的影响力显著提升”?此次《实施意见》有一个颇引人关注的提法:“支持、鼓励和引导民办博物馆、行业博物馆发展”。目前,以闽南建筑博物馆为代表的行业博物馆撑起了泉州别具一格的博物馆风情,而诸如花灯、陶瓷、毛主席像章收集等散落在民间的或大或小的个人展馆也正点缀着古城的文化风情,业内人士相信,随着《实施意见》的深入实施,民间收藏家手中宝贵的文化遗产,将得到更为妥善的保护,并将被更多泉州人所认知。

  文化设施多了,但是博物馆门票价格如何,艺术馆门票价格会很高么?未来,这些问题将不再是问题。《实施意见》为大家送来了好消息: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纪念馆、文化馆(站)、文化室、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要做到免费向社会开放。

关键词:均等
构建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在鼓励创办民间博物馆的同时,《实施意见》将进一步引导公共文化设施走向更加多元、更加丰富。看,我市正积极推进东海工人文化宫、城市规划展示馆、市图书馆新馆、市木偶剧院、市歌舞剧院等大型文化设施建设,并规划建设高甲戏剧院、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博览院等。着眼于这一系列设施,根据《实施意见》,我市将进一步坚持文化设施建设与城镇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构建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凭借悠久的文化底蕴和不懈的努力,泉州将成为一座没有缺角的文化实力名城。以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为目标,泉州将加大乡镇农村文化建设投入,将来泉务工人员纳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些做法得到华侨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陈少牧的认同。他认为,这是一件水到渠成之事,泉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基础扎实,在经济实力得到长足发展后,在全区域内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并没有太多障碍,他希望“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的盛景能在泉州每个角落都得以显现,并长久地持续下去。

□本报记者叶舒雯游怡冰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高举团旗跟党走 “二次创业”献青春
下一条:全省保障房配租配售流程图出炉 十个环节确保公平分配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