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读古街老巷 追忆温陵旧事
“刺桐花开了多少个春天,东西塔对望究竟多少年,多少人走过了洛阳桥,多少船驶出了泉州湾……刺桐花开了多少个四月,东西塔依旧矗立不倒……”著名泉籍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作《洛阳桥》在带给人们美的享受的同时,也激发了人们对文化古城的无限向往。
作为泉州古城的核心区,鲤城区有着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元寺、南外宗正司遗址、德济门遗址、李贽故居……一个个深藏在古街老巷的历史遗存,时时述说着千年的故事。为扩大文化影响力,打响文化旅游品牌,鲤城将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启动“古韵鲤城·文化之旅”旅游项目,以西街和城南两条路线为主,拓展古街巷游。
读取西街记忆
西街是泉州古城的记忆,是泉州市区保存最完整的古街区,保留着大量具有历史原貌的建筑。一千多年来,这条古街区犹如一串耀眼的珍珠链,将唐宋以来泉州众多绚丽多彩的文物胜迹和古街古民居以及附于其间的名贤逸事、民间传说一一贯穿起来。
走在旧馆驿的路上,两侧风姿独特的古大厝,古色古香的木楼群让笔者惊叹。这里是一个令人震撼的建筑博物馆,既蕴含着古城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又映射着古城革故鼎新的百年沧桑巨变。
因曾任三朝丞相的留正而得名的三朝巷、因相传巷中有千年古榕而得名的古榕巷、因旧时地形如巨象而得名的“象峰”、因有“桑开白莲”“紫云盖地”之瑞象的“莲花寺”(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改名开元寺)……西街一带,一条条街巷以名字述说着自己丰富的文化内涵。
西街面线糊是市民百吃不厌的早餐,因其口味独特,不少游客慕名而来。西街元宵圆馅大皮嫩、甜香沁人,是泉州人佳节待客的吉利食品,意寓圆满、甜美。西街春饼老铺的春饼又称润(嫩)饼,包卷胡萝卜丝、肉丝、绿豆芽、浒苔、花生屑、芫荽等,做点心,当饭吃,独具风味,是清明的应节食品。
探寻古港遗迹
“这样一种历史文物价值,这样一种文学美学,都可以进一步再发掘,进一步开拓,把它的文化价值品牌挖掘出来,对打造鲤城区文化品牌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曾到城南采风的泉州市作协主席戴冠青对这些古港遗迹的文化价值深有感触。
从天后宫广场出发,沿着德济门遗址、李贽故居、黄帝宫、聚宝街、青龙巷古民居一路探寻,在这方圆不到0.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那特有的名胜古迹、名街名巷、人文景观和独特的文化魅力让人赞叹不已。
千百年来,不计其数的外国商人、传教士远涉重洋,路径刺桐港、富美古渡、车桥头来到泉州古城,从事经商和传教活动。到了明朝,政府还在聚宝街中段车桥头设立来远驿,专门接待各国使节。随着刺桐港的闻名,很多“番货”,如象牙、珍珠、香料等源源不断流入这里,整条街从早至晚摆满珍珠、玛瑙、钻石、翡翠、琥珀等奇珍异宝,“聚宝街”也因此得名。聚宝街古时候虽只有3米宽,却容纳了海关口、税关行、银行、信局、典当行、银号等,非常繁华。而青龙巷是“番商”兑换货币和商贾聚居之地,后长期经营典当业,旧时有“金青龙,银聚宝”之说法。聚宝街和青龙巷称得上是古城最早的“金融街”。
为切实打响古街巷游的品牌,鲤城区将加大街容街貌的整治,动员开发古民居,深入挖掘旅游资源,邀请微博达人开展“穿越宋元、寻宝鲤城”和自驾游、背包游游客“鲤城寻宝”等活动,大力发展背包游、自助游、自驾游、休闲游、体验游等新兴旅游业态,进一步彰显鲤城文化旅游特色,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繁荣发展。(林朝阳)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