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基层要有雷锋般的爱民情怀
编者按:雷锋精神在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实践中不断丰富、升华,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3月5日,泉州市召开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大会,市委书记徐钢发表感人至深的讲话,号召市民学习雷锋好榜样,争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实践者、新型人际关系的倡导者。一个多月来,一场声势浩大、席卷侨乡的学雷锋活动迅速铺开,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学雷锋活动要常态化、机制化,就应与日常工作生活有机结合,通过各种载体使雷锋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本报今起推出一组评论,进一步学习和探究。
全市性的“下基层、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活动,正在逐渐升温。从今年3月至明年2月,大批机关干部将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了解社情民意,帮助排忧解难,理顺情绪,化解矛盾,构建和谐,促进发展。
当机关干部打起背包,带上行囊,开赴生产建设第一线时,广大基层群众寄予了厚望,最朴素的一个愿望就是盼着这些干部是来帮大家做好事办实事。要满足群众的愿望,达到预期的收获,干部即应结合实际学雷锋。
“下基层”应该有雷锋那种助人为乐、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雷锋走到哪好事就做到哪,扶老携幼,帮助乡邻,义务劳动,分内分外的事都热心操办,“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当下,干部下基层,也会碰到很多需要帮忙和协调解决的问题。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下派干部只有树立雷锋那样的奉献精神,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以帮助群众为荣,以促进发展为荣,以办好实事为荣,才能当群众的贴心人,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下基层”应该有雷锋那种平等友爱的民生情怀。雷锋帮助的对象十分宽泛,不论亲疏远近,不论身份高低贵贱,他都视为阶级兄弟,把人们的疾苦冷暖记心头,以春天般的温暖情怀相待。这是一种超拔世俗的大爱,是一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悲悯体恤,是一种仁爱的崇高思想境界。干部在下基层中,就应该学习雷锋关心身边普通人的民生情怀,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真心待人。
“下基层”应该有雷锋那样不忌琐碎不惮繁难的认真态度。雷锋所做的并不是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壮举伟业。然而,点滴之中见精神,平凡之中显伟大,种种无私帮助的“小事”,总让群众看在眼里,暖在心头。“下基层”除了经济发展方略、招商引资等重大事项外,更多的是落实发展举措过程中一件件琐碎而具体的事情。作为窗口单位,每位来办事的群众,就是你的基层;公共管理部门,一条道路,一根电线,一个井盖就是你的基层;作为教育、医疗部门,每位孩子的就学、每个病人的就医,就是你的基层。这些具体而微的事情,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再麻烦也得办。广大干部“莫因善小而不为”,事无大小巨细,能解决一项是一项,再小的事若能解决,能让群众舒心满意,也比坐而论道空谈高调强过百倍。
“下基层”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干部不仅身到更要心到,要像雷锋那样,把群众当亲人,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如是,才能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中,真正达到转作风增才干,察民情办实事,抓基层打基础,解难题促发展的良好效果。
□彭耕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