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场猪肉冒充“土猪肉” 市民得知未检疫得扭头走
执法人员在县后街查处没有检疫证明的“白条”猪肉
新门菜市场东侧的巷子里,一些猪肉摊点挂着“土猪肉”的旗号忽悠消费者。
图中的猪肉盖印模糊,日期不准确,消费者购买猪肉时应当提高警惕。
正规猪肉市场必须出示的票据
近两年,被冠以“土”字号的农副产品总能获得消费者青睐,农家土猪肉、土鸡蛋、农家菜,光是价格就比一般产品高一些。昨日部门检查泉州市区猪肉摊点时却发现,部分摊主“挂羊头卖狗肉”,用养殖场猪肉甚至是私宰肉冒充“农家土猪肉”。
昨日上午6时,泉州市经贸、农业、工商、公安四部门联合出动,检查泉州市区新门菜市场、东菜市场、北菜市场及周边小巷猪肉摊的“两证两章”。检查中查获一批无证“白条肉”,并对数家挂着“农家土猪肉”招牌的“李鬼”当场拆牌、批评教育。
部门提醒,如果市民发现私宰肉,可以拨打12312进行举报。
走市场:新门菜市场肉品“持证上岗”
清晨6时许的新门菜市场,各路批发商贩人头攒动。这里的肉摊销售的猪肉,都有分别由动物防疫部门和定点屠宰场加盖的大红印章,也有相对应的防疫证与合格证。
主要以零售为主的东菜市场内,检查中同样没有发现无证无章“白条肉”,摊主们也大多将近期的动物防疫部门防疫证和定点屠宰场合格证收集在一起供检查。
检查中发现,有个别摊点出现实际售卖肉品数量与检验单标注不符现象,但两证两章齐全。检查人员表示,将对出单不规范的屠宰场进行调查,“不过这些摊点所售猪肉的两证两章齐全,市民可以放心购买”。
穿小巷:得知猪肉未检疫市民吓得扭头走
在检查过程中,有市民与摊主反映,菜市场周边巷子里有“猫腻”。
检查人员在东菜市场周边发现,一家挂着“农家土猪肉”招牌的猪肉店不对劲。摊主摆在摊位上的猪肉里,夹杂着一两块无章肉。在店内角落处的地上,一大摊随意堆放的猪肉引起大家的注意。在这些猪肉的表皮上,只有检疫合格的单排印章。检查人员当场将这些猪肉没收并表示:“这应属于私宰肉,所以没有定点屠宰场出示的合格证与加盖的印章。”
市区县后街,一家“农家土猪肉”肉摊摊主则堂而皇之地将“白条肉”摆在摊位上。检查人员细细翻看摊位上的肉之后发现,这里出售的所有猪肉都无任何印章、证件。摊主不得不承认,这是南安的私宰肉。
在市区北菜市场内外,发现了4个销售“白条肉”的摊位,正在买肉的市民听说这些“白条肉”未经检验检疫后,吓得放下手中的肉赶紧走人。
巧鉴别:看证件标示地点可知是否“土猪肉”
检查中还发现,一家打着“永春土猪肉“招牌的肉店,卖的其实是浮桥屠宰场的猪肉。
开在菜市场周边以及背街小巷的猪肉店,是市民买肉图方便经常光顾的地方,而且这些店家基本上都打出了“农家土猪肉”的大招牌。“土猪肉”真的“土”吗,市民应该如何鉴别?
检查人员支招,这些冒充“李逵”的“李鬼”其实很容易露馅儿:一看“两证两章”是否齐全,猪肉未加盖两章,摊主无法出示当日检疫合格两证的猪肉无保障,不要买;二看合格证和印章标示的地点,浮桥、洛江的定点屠宰场猪肉,都来自生猪养殖场,售卖这些地方出产的猪肉,不可能“土”;三看肉店招牌与证件上标注的屠宰地点是否相符。
◆名词解释
“两证两章”:即动物检疫合格证、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对应地在生猪胴体上加盖动物检疫合格印章、肉品品质检验合格印章。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加盖在生猪胴体上的两章有两排并且形状不同。
“白条肉”:1.在小型屠宰场或没有营业执照的屠宰场宰的猪,屠宰场厂长为牟私利不上报国家有关部门,躲避上税和检查。2.民间称去除毛、血、内脏、牙骨重所剩下的猪体肉为白条肉。这个称呼并不是学术用语,多使用在肉类的屠宰、批发过程。在学术上通常会用胴体重这个衡量单位,胴体重需要在白条肉的基础上去除头、脚、尾,是猪遗传学上使用较多的术语。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