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泉州新闻 > 正文

垃圾分而无类市民环保观念待提高

2012-04-23 18:00 来源:石狮日报 0

  按照循环经济的理论来说,世上并没有绝对的垃圾,只有放错位置的资源。然而,尽管市环卫部门在市区范围内投放了上千个分类垃圾桶,但垃圾分类处理及可回收资源再生工作的现实很难令人满意。事实上,垃圾分而无类是个社会性难题。从去年泉州5个小区作为省试点,实行生活垃圾分类的效果看,也并不尽如人意。市环卫处李主任日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从生态和环保的角度出发,设置分类垃圾桶,目前更多的在于提高市民的分类和环保意识,“最起码,你得把垃圾丢进垃圾桶吧。”即使是这样的最低要求,大家都做到了吗?记者进行了走访。

走访:垃圾分类投放被漠视

  在东港路新华都斜对面的公交站亭一侧便设有一个分类垃圾桶。昨日下午,记者在此候车时,10分钟内共有5位市民往垃圾桶内扔垃圾,包括食品包装袋、装饮料的薄塑料袋及饮料瓶。期间,附近的一个店面也往里倾倒了一大袋包裹好的垃圾。从现场看,仅有一位市民因丢弃的塑料袋太轻,袋子未进入桶内便被风吹走了,其余4位市民都能将垃圾丢入垃圾桶内。

  尽管如此,对于垃圾桶外标识的“可回收”和“不可回收”,5位市民并没在意。记者探头往两个垃圾桶内一瞧,剩饭剩菜、废弃包装袋等各类垃圾可谓“一桶概全”。“平时也没分得那么仔细,只是把一些可以贩卖的空瓶子留起来。”一位王姓老伯告诉记者,其他的垃圾基本打个包就丢垃圾桶了,“就算想按类别分,但对哪些可以回收、哪些不能回收,不是很清楚。”记者还注意到,该垃圾桶的“可回收”字眼甚至被一广告宣传单直接给覆盖了。

  据市环卫处李主任介绍,尽管该部门在市区范围内投放了1000多个分类垃圾桶,但实际上起到的效果并不理想。“设置分类回收,更多的还是起一个引导和提倡的作用。”

声音:综合成本阻遏分类回收

  “很多工厂员工经常随手把垃圾往楼下一丢,弄得整条巷子都是,他们如果能够把垃圾丢到指定的位置,减轻我们的一些负担就很不错了。”在灵秀创业园区,环卫工人老林坦言,主要是很多市民的环保意识比较薄弱,另外本地当前也很少施行垃圾分类,“平时,大家都没有这样的习惯,你一下子要他分类处理,很不容易。”

  此外,由于垃圾分类处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环环相扣,“只要一个环节做不到,整个分类处理工程就很难实施了。”在创业园区,一位正欲载着一车垃圾前往灵秀垃圾中转站的司机告诉记者,现在的垃圾普遍采用压缩处理工艺,把垃圾压缩成板块状,由于采用电脑自动化设备操控,“人手相应减少,哪还有时间去分类处理垃圾呢?”这位司机坦言,真要实行垃圾分类处理,所投入的人力、财力和时间成本虽然目前没有一个具体的数据统计,“不过肯定低不了”。

  李主任介绍,尽管现在很多垃圾桶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经常被混用,但如果设置这样的设备,可以引导市民逐渐培养环保的意识,甚至最起码能做到将垃圾准确投入垃圾桶内,那么在公共场合添置分类垃圾桶还是有其意义和必要性的。

  (记者康清辉郭雅霞)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泉州恢复菲律宾马尼拉航线
下一条:菜市场周边摆象棋残局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