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洛江区 > 洛江新闻 > 正文

洛江一鞋企盖起千平米超级厨房 600多工人集体做饭

2012-04-19 08:01 来源:海峡都市报闽南版 0
泉州洛江华川鞋服公司董事长连启艳用两三年时间,建起上千平方米的大厨房,要让五湖四海的外来工,自己做饭,吃上家乡味道。

1

下班后,几百人就集体跑到超级厨房做饭

2

吃不完的菜罩起来,下一顿再吃

3

这个超级大厨房有1000多平方米

4

孩子是厨房里最唉热闹的

  海都闽南网讯  “要留住一个人的心,首先得留住他的胃。”

  这句爱情中的独门秘笈,让泉州洛江马甲镇华川鞋服公司董事长连启艳琢磨出了灵感:他用两三年时间,建起一个上千平方米的大厨房;他要让五湖四海的外来工,自己做饭,吃上家乡味道。

  记者走访发现,这个超级厨房,一边是近百个电磁炉,一边则是整齐摆放的条桌,类似简易版的大学食堂;一到饭点,五六百号工人潮水涌来,打火烧饭,乒乒乓乓,菜香混杂,俨然“百家厨房”。

  百家炒菜  热火朝天

  宿舍管理员张才:现在可能只有单身汉,才会去食堂打饭

  下午3点半,43岁的贵州女子周启芬背着外孙走进厨房,手里拿着一碗豆苗,打算做一道瘦肉炒豌豆苗。她专职照顾孩子,得提前给上班的丈夫等人准备晚饭。

  厨房四周有4排共300多个灶台。周启芬的,在厨房最东侧,挤在上百个电磁炉和无数锅碗瓢盆之间,很不显眼。厨房中间则是塑料桌椅,很多家庭中午的剩菜剩饭,都用网罩盖着。

  宿舍管理人员张才说,只有中午11点半和傍晚5点半,工人下班时才热闹,“跟新闻联播一样准点”。

  张才说,公司有近700名工人,加上老少家属,八百来号人吃饭。职工食堂就在隔壁,可外来工们来自不同地方,吃不习惯。百家厨房一建,人气陡增,如今已有100多个家庭600来人在这吃饭,“可能只有单身汉才去食堂了”。

  到下午5点半,百家厨房里果然热火朝天,如同菜市场的早市。切菜剁骨,小孩叫喊,男女说笑,声声入耳,菜香四溢的空气中夹杂辣味,呛得人流泪。

  青菜萝卜  丰俭随意

  重庆人童文清问:大家都吃辣,你知道吃辣也是有分的么?

  一二十分钟,菜饭就全部熟了。贵州人徐华贵端坐在塑料桌旁,等着妻子和弟妹把饭菜端上来。

  他们兄弟两家人一起吃,加上小孩,一共6人。除了中午剩菜外,晚餐还有鱼头豆腐汤、青菜、辣椒炒瘦肉、油豆腐炒肥肉,相当丰盛。“明年春节可以在这过了,不用回老家了。”徐华贵说,自己做饭,不再担心不合口味。

  工人们一坐下,各地人谁更能吃辣、都吃什么类型的辣,这个话题随时都能引起大家的谈兴。

  重庆人童文清是这么总结的:重庆人是吃麻辣,四川人吃香辣,贵州人吃酸辣,江西湖南人吃鲜辣,又称不怕辣。

  自己做饭,丰俭随意。莆田人许女士做了面线糊,邻座的一对江西夫妻则吃面条,就着自家腌制的干菜。

  “我喜欢这种热闹,吃饭人多,格外香”。河南小伙牛先生,一直在职工食堂吃,看着这里热闹,于是苦学烧菜做饭,虽然还不太地道,但自己吃起来凑合。

  自己动手  丰衣足食

  公司老板连启艳:外来工必须吃到家乡的口味,才有归属感

  有管理人员,也被这个厨房给吸引过来。

  “我承认我喜欢这个厨房”,40岁的崔爱民,如今负责公司的行政工作,此前一直在晋江一家大型鞋企做高管。直到有一天,他偶然看到,当时就震惊了,“免费提供水电、灶台,供那些普通职工做饭,我知道的就这一家;能为员工考虑口味,这就是细致,这就是关怀”。

  事实上,百家厨房,已成公司最响的招牌。一传十十传百,公司不愁缺员工,别的公司留不住的人,都往这跑。

  公司董事长连启艳是辽宁人,来泉州七八年,一方面理解工人们赚钱的艰辛,一方面也想方设法留住工人。他说,公司刚成立时,工人只能吃快餐店,不卫生还易滋生意外;半年后建起职工食堂,但两年换了近10批厨师,工人还是抱怨连天。“那时我才知道,外来工必须吃到他们家乡的口味,才有归属感”。

  连启艳想到让工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前年4月,他花20多万元的大厨房开张。如今,每月公司要为此支出水电费和保洁费等约2万元,但连启艳觉得值,“接下来我打算改造和增添设备,把平价菜摊引到公司来”。(本网记者 陈建辉 黄谨)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洛江深山查获一炼油窝点 疑2800公斤疑似地沟油被查
下一条:泉州清源山洛江区大小阳山将全面清理松枯死木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