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一地理教师组织学生 保护6000亩红树林11年
谈起家乡的红树林,陈万里侃侃而谈
闽南网10月16日讯 站在惠安五中高中部的教学楼上,远远地就能望见一大片红树林,沿着长长的洛阳江堤,延伸到远方。对于38岁的陈万里来说,这是天下最美的一道风景。
陈万里是台商投资区洛阳人,小时候,他就曾见过红树林的美,但那时候他还不知道它们的名字;后来上大学读地理科学专业,他才知道家乡的这片红树林是如此珍贵,能防浪固沙、净化水质,有着“海上森林”的美誉;工作后,他回到家乡的惠安五中教地理,看到红树林遭到破坏,他便带领着学生们成立环保志愿小组,走进这片红树林……一晃,就过了11个年头。
今年8月,陈万里和学生们一起完成《洛阳江红树林病虫害调查及防治研究》报告,拿下全国第28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科技实践活动二等奖。对家乡红树林的保护,又往前迈了一大步。
一个小小课题 放眼美丽红树林
11年前,洛阳江流域的红树林不过两三百亩,经过这几年来的努力,现在,洛阳江流域的红树林已经超过6千亩。
2003年时,学校成立了研究性学习小组。身为地理老师,陈万里立即就想到了这片红树林。“红树林在泉州就只有分布在洛阳江沿岸流域,树种以桐花树、秋茄、白骨壤为主,当时数量还很少,都是天然的,但它又很重要,可以防风固堤、净化空气,还是很多鸟类栖息的地方。”陈万里说,关注红树林,可以把学生从课堂带到大自然中,还可以让他们学到保护红树林的重要性。
此前,为了种植牡蛎等,当地的红树林遭到了大范围的砍伐,破坏很严重。陈万里当时就在想,或许可以通过成立环保志愿小组,让学生们给村民宣传环保知识,为保护红树林出一份力。
陈万里带着学生们参加种植红树林的活动(陈万里供图)
和学生卷起裤腿 调查保护红树林
最开始,陈万里召集了几名对红树林感兴趣的学生,等退潮后,大家一起赤着脚,踩着淤泥,走进红树林,对红树林的分布及生存现状进行了一番实地调查。
“淤泥都淹到大腿了,脚经常会被淤泥里的贝类划伤,或者被树林的树枝划到,一开始学生都受不了,哇哇叫,我就会鼓励他们。”陈万里说,他们的志愿小组还会到红树林捡垃圾,还要向村民宣传红树林的重要性。
11年来,学生换了一批又一批,不过陈万里的志愿小组始终坚持着。今年8月,陈万里还带着5个学生参加了中国红树林保育联盟在洛阳江举行的育苗活动,一起种下一批树苗。
光实地调查还不够,还要有专业的知识来支撑。利用周末或者暑期,陈万里又和学生们忙着在网上查找相关资料,到泉州、厦门等地的高校,向专家教授请教。
想成立实验室 让更多人一起出力
在相关部门的重视下,洛阳江红树林经过大面积人工栽种后,目前已经有六七千亩,并成立了省级保护区。
陈万里打算在学校成立一个红树林实验室,把树苗种到室内,建立一个模拟的生态系统,这样既方便和学生们研究,而且还有可能扩大到全校学生都来学习。但由于资金和技术有限,陈万里说他还在努力。
另外,除了研究红树林外,陈万里还打算将眼光放大到整个泉州湾河口湿地的生态系统,不仅仅是红树林,海洋鱼类、鸟类等,都会是他和志愿小组今后的关注对象。
陈万里说,他和学生的这些行动看起来是微不足道,但滴水穿石,有一天终究会成为一股力量,为家乡的生态环境献出一份力量。(本网记者 张帆 黄谨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