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惠安 > 惠安新闻 > 正文

惠安造船老技师造仿真船 当40年造船师希望手艺传承

2011-12-02 07:35 来源:海峡都市报闽南版 0
做了整整40年技术员造木帆船,王景宗是惠安县净峰镇墩南村人,趁着退休的闲当,他造出了一艘仿真船,希望可以拿到海交馆交流。

  海都闽南网讯16岁当学徒造木帆船,做了整整40年技术员,拥有一手造船手艺的王景宗感慨,在如今发达的造船行业,眼看手艺要失传了。

  王景宗是惠安县净峰镇墩南村人,如今退休在家。趁着退休的闲当,他造出了一艘仿真船,希望可以拿到海交馆交流,也希望能有人来学学这门手艺。

  仿真船能下水按照真船的构造,王景宗缩小比例造了一艘仿真船,可以下水。船头有龙眼,夹板上扬帆四起,船舱门活动自如可以打开,船尾还有厕所的排泄口。锚悬挂在船沿边上,像是正要启航。

  船身上五颜六色,老王给上的漆,哪个部位该涂上哪种颜色,老王全凭记忆勾画出来。木帆船前方叫“头梨壁”,画有“莲花托月”图案。莲花是浮水植物,意味着船不会沉,象征平安吉祥,是行船讨海人的一种精神寄托。

  这艘木帆船断断续续做了3个多月,王景宗说,造船首要的部位,就是先做龙骨,然后造其底部,再做肚营,而后钉上肋骨,最后做外壳。别小看这一道道的工序,每一道都是精细活。木材要选上等的柳杉木,可以弯曲又必须结实。每块材料上都要精量细算,连夹板上的帆,都是自己染出来的。

  帆可以升降自如,桅杆顶上有一只小鸟,是掌舵人用来看风向的,所谓“观风驶舵”就是这个意思。

  感慨手艺快失传王景宗原是漳州东山造船厂的一名技术员,16岁就到造船厂当学徒,他的专攻就是制图,然后参照图纸制作木船。他说,木质结构造船相传已有数千年历史。如今,动力船、铁皮船都赶上了木帆船。

  王景宗造的真船,最小的3米长,最大的300吨。如今让他在桌面大的台上造船,他还真有点不习惯。现在,他又着手造第二艘仿真船了,他说村里的朋友看着喜欢,自己闲来没事,就再出手了。

  不过,王景宗还是有些遗憾,这门造船手艺就快要失传了。他说,惠安没剩几个人懂了,自己的儿子也没有讨海,不可能再去学造船。所以,他想把自己造的仿真船,拿到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交流。(本网记者 尤燕姿谢明飞)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惠安崇武一黑作坊 查出500斤有毒河豚干
下一条:惠安渔民捕到中华鲟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