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惠安 > 惠安新闻 > 正文

惠安65岁黄火水:一个水泥雕刻师的孝道

2012-12-23 09:30 来源:闽南网 0

黄火水家中惠女雕像随处可见
黄火水家中惠女雕像随处可见

黄火水雕刻的南音人物
黄火水雕刻的南音人物

黄火水把家中壁画上刻的“百善孝为先”当成生活准则
黄火水把家中壁画上刻的“百善孝为先”当成生活准则

  闽南网12月23日讯 茅草屋前,慈母怀抱婴儿,轻轻挽入襁褓细心呵护。时光荏苒,孩子长大成人,跪在双鬓斑白的老母面前,叩谢养育恩情……65岁的黄火水做过许多水泥雕像,可他却独爱这幅说孝的《滴水之恩》壁画。

  对于黄火水自己来说,他先是母亲的儿子,然后再是雕像者。

  36岁时,黄火水开始尝试制水泥雕像,做出的景致惟妙惟肖、真假难辨,从此,雕像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母亲50多岁患上心脏病,他卖米票换钱为老人进补,妻子则日夜贴身照料婆婆。如今,母亲已离开近10年,他不曾遗忘心中的孝道,无论走到哪,都会与人念叨两句劝人孝顺父母的话。

说孝 妈妈从小教我孝敬这是做人的根本

  黄火水家住惠安螺阳工农村。

  走进他家,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滴水之恩》的壁画,与其配套的还有幅“百善孝为先”的字刻。他说,看着壁画,常常想起已逝的老母亲,“她是个勤劳俭朴的惠安女。”

  黄火水的父亲很早过世,母亲将他们6个兄弟姐妹拉扯大。记忆中,母亲上山割柴火是最苦的,走完50多里路,到惠安西北部的半岭割柴,再从半山腰挑柴下山,走20多公里到崇武卖。

  “我妈一生辛苦劳累,不过,对爷爷奶奶的孝顺从不曾落下。”黄火水说,他不曾见过爷爷奶奶,但常听厝边说起母亲对公婆的孝顺。那时,没啥东西吃,母亲捡地瓜根来煮,先盛给公婆,自己只喝些汤。“妈妈从小教我孝敬长辈,她说这是做人的根本。”

刻孝 受到母亲启示专刻惠女雕像

  他喜欢水泥雕像,这方面还得到过母亲的启发。

  “那是偶然的尝试,才发现我还有这手。”36岁时,黄火水在莆田涵江车站当厨师,车站想请人做景观,他主动请缨义务帮忙。“我用水泥做了假山,有山水花草,大家很喜欢。”

  起初做雕像,他捏花鸟虫鱼,刻山川五岳,没啥系统和主题,这令他挺发愁的。有天,电视播勤劳的惠安女,他恍然大悟,居然把身边现成的素材忽略了。“我妈是惠安女,做惠女雕像多好。”

  从此,他开始雕惠女生活雕像,惠女海边望夫、抬石……头戴金斗笠,身穿蓝布小褂、黑布长裤,每尊都炯炯有神,神情、动作栩栩如生。

  做多了惠女雕像,他渐渐往闽南民俗拓展题材,又雕了蟳埔女、拍胸舞、火鼎公婆……

唱孝 唱南音刻南音一份孝心两般用

  他不抽烟,爱喝茶交友。特意布置了一间精美的小屋,红彤彤的三角梅盖满屋檐,抬头望去,绚丽的孔雀、清雅的仙鹤、威武的狮子……满院都是精美的雕像。

  做民俗雕像,黄火水发现了南音中不少唱孝的曲。“祝天地,祈后世,你做干家(婆婆),我做媳妇,定要为你怎奉侍。”他唱着梨园《朱弁》中《裁衣》一折的唱词,忆起母亲,眼中泪花闪闪。

  他爱唱南音,也爱做南音雕像。“一处过一处,何时才来做对……”唱着,他手举一女子雕像,女子眺望着远方。“这是《走船歌》,女子送夫出海,盼能早归。”

教孝 身体力行侍老母时刻不忘教人孝

  厝边眼中,黄火水夫妇很孝顺。很多人说,多亏他们夫妻,他的母亲才能活到86岁。

  母亲54岁时患哮喘和心脏病。当年,黄火水的工资只有26元,他隔三岔五去县城卖米票换钱,买羊心给母亲吃。“后来,我妈身体慢慢好转,大概四五年后,哮喘好了。”

  “当然,多亏老婆照顾我妈。”他很感激妻子,当年,母亲患病卧床不起,妻子不离不弃地照料。

  他母亲过世快10年了,邻居的陈阿婆说起来更多的是羡慕。她说,冬天天晴时,黄火水就抱母亲晒太阳。

  “在家敬父母,何必远烧香。”母亲不在了,黄火水孝心不曾远走。每每有人来到家中,他就拉着人家看那幅《滴水之恩》壁画和“百善孝为先”的字匾,劝人一定要尊敬家中的老人。

  ★林先生拨打海都热线通968111报料,线索费100元(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林继学 谢向明 实习生 王见明 文/图)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惠安净峰一母亲怀疑儿子吸毒报警
下一条:惠安一水果商贩家藏9车烟花爆竹被警方查处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