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惠安 > 惠安新闻 > 正文

惠安:宗祠翻出神主牌奉祀人“回国”“回家”

2011-03-30 02:16 来源:海峡都市报闽南版 0

N本报记者 曾小琴 黄谨 实习生 张月 文/图


神主牌上记载了“回国、回家”名字,但村里从没此人

  本报讯 又到清明节。在惠安净峰,翻建宗祠的村民发现了一块不同寻常的神主牌,奉祀人叫“回国”、“回家”。村民们说,村里从来没人叫“回国”、“回家”,他们到底是谁,为何取这样的名字?一番寻找证明,这两人是华侨之子,他们和父亲都没能回国,但村人感其赤诚,代为立牌。

  昨日,村民们将牌捐给泉州市博物馆。馆长陈建中表示,这块祖牌,凝聚着华侨爱国爱家乡的情怀:人在他国,心系祖国,甚至将这份情感融入了血脉。

疑惑
祭祀人咋叫
“回国”“回家”?


  这两天,惠安净峰莲峰村下厝格外热闹。村里在翻建老宗祠时,意外发现了这块不同寻常的神主牌。

  昨天,记者赶到宗祠时,众人正围观一块高约30厘米的木质神主牌,啧啧称奇(神主牌,闽南俗称公奶牌,后代纪念先祖所立牌子)。

  神主牌上的文字看似平常简单,竖着一行写有“四十八龄怕成陈公神主”,接着是生卒年月。神主牌显示,这位陈怕成生于清末的1905年,并于48岁去世。亮点则在于最后的立牌人,署的是“回国、回家仝奉祀”。

  陈怕成是谁,这个回国、回家又是谁,为何是这个名字?

解答
华侨思乡
特意为儿取此名


  “应该是祭祀华侨,立牌的是他的儿子陈回国和陈回家。”昨天,老人陈庆贵猜测,陈怕成是华侨,“回国”、“回家”是他两个儿子的名字。

  这一推测随后被证实。54岁的陈徙金说,陈怕成是他的叔公,叔公十七八岁时到印尼,早年与家乡常有书信往来,常提到自己思乡,但后来突然音讯全无。

  多年后,同村返乡华侨告知,陈怕成48岁时去世,叮嘱两个儿子返乡,但当时家境不好,未能回国。后来,陈怕成在惠安老家的亲戚,知道其念国念乡心切,在家乡为其祭奠,并代陈回国、陈回家立了这块神主牌。

历史
村民去印尼
已有300年


  考古人员说,这一块神主牌的发现,还揭开一段历史:净峰村民去印尼已有300年传统。

  “村里现在还供奉一尊番驸马”,81岁的陈炎兴说,留洋与这番驸马有关。据说,雍正年间,厦门市舶司大搞禁港,村民陈松则急着出港,他托关系找到了当时厦门市舶司司长,获允出海。当晚,他便出发,走私的荷兰船只也趁机紧随,开到荷属殖民地、印尼峆眼。后来,荷兰国王将女儿许配给他,即为番驸马。之后,当地村民大多选择去印尼峆眼。

  ★陈先生拨打海都热线通968111报料,线索费80元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惠安12路公交开通4小时暂停
下一条:惠安男子故意伤害夺2命 潜逃17年后被抓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