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文化进校园打造最富闽南味课堂 学生创意作品获赞
闽南网12月2日讯 泉州六中的刻纸,安溪华侨职专的竹编,永春华侨中学的纸织画,惠安开成职校的影雕,泉州信息工程学院的机器人拍胸舞……在本次海丝国际艺术节上,来自泉州市各级学校的学生文化创意作品,成为一道赏心悦目的风景线,也是闽南文化校园传承的突出成果之一。想现场看看这些学生作品风采的,可以在12月5日前前往围观。
永春华侨中学学生现场表演纸织画
雨一直下 也阻拦不了小朋友看展的热情
上周五,尽管天公不作美,淅淅沥沥下起雨来,但在泉州市区西街龙头山粮库北侧仓库里,依然人潮涌动。这里,是“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学生文化创意作品展览的区域,来自泉州各县(市、区)几十所学校的学生创意作品成为众人追捧的对象。
当天,鲤城区实验小学、刺桐幼儿园等多所学校的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组团前来观看大哥哥大姐姐的现场展示。在泉州六中学生刻纸作品前,鲤城实小美术老师陈华珍一边讲解,一边让小朋友注意观察作品的线条、细节等。陈老师告诉记者,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学校特地组织美术兴趣小组的百来名学生前来观摩,希望他们有所收获。
而刺桐幼儿园的小朋友对泉州信息工程学院学生设计的机器人拍胸舞、电音三太子充满兴趣。在展台前,机器人逼真可爱的“舞姿”,让小朋友们看得如痴如醉。
“姐姐,你这个可以卖给我吗?”安溪华侨职专几个学生现场编制的竹艺品,也吸引了不少小朋友的眼球,一名幼儿园小女生看着姐姐手里还未完成的篮子,迫不及待想将其买下来。可惜姐姐说只给看不能卖,小女生只好一步三回头地走了。
而德化浔中中心小学的师生以泉州美景结合瓷都为题材创作的刻纸作品,也成功聚集不少围观者。现场老师介绍,他们是采用泉州非遗“云溪刻纸”以“去粗留细、去大留小、去骨肉留筋脉”的“见白”手法,呈现一幅幅精致典雅的作品。
南音、花灯、木偶戏 这是最富闽南味的课堂
在本次展览中,各个学校都是以“闽南文化”为核心主题,以“南音、南戏、南拳、闽南建筑、闽南工艺”进校园的成果为主线,集中回顾近年来泉州市开展“闽南文化进校园”活动的过程、成果等。
鲤城实小书记吴龙梅表示,闽南文化传承,学校是一个重要阵地,他们学校在传统花灯创作方面,也进行了多年的努力。每年元宵节,有关部门都会组织本校学生制作花灯并进行展出,这不仅让学生对传统花灯技艺有一定的了解,也是动手实践能力的一种提高。
而泉州六中校长吴鹏飞认为,在学生当中普及传统文化很有必要,既是保护也是传承。“从中还有可能发现一些苗子,将来对发扬传统文化将起到很大的作用。”据其介绍,目前该校初一年就有学生对李尧宝刻纸相当有兴趣,如能坚持学习,今后或将有所作为。
“在闽南文化传承方面,各个学校形式方法多样,有的是学科渗透,有的是综合实践,还有的专题研习。”泉州市教育局体卫艺科黄科长表示,本次展出的学生作品集创意、艺术、文化于一身,不仅是一种技艺的传习,更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传承。
黄科长介绍,近年来泉州市各级各类学校都在广泛开展“闽南文化进校园”活动,为传承闽南优秀文化各尽其能,而多姿多彩的闽南文化也已经成为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海都记者 叶碧玉)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