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泉州教育 > 泉州校园资讯 > 正文

泉州经贸学院拟全校推行“无手机课堂” 设收纳袋课前收手机

2014-10-21 10:04 来源:闽南网 0

  闽南网10月21日讯 刷微信、聊QQ……手机早已是大学生的“亲密伙伴”。就连上课,台上老师讲得眉飞色舞,台下学生“低头一片”的场景也不少见。泉州经贸学院商务系为了破解这一难题,9月起在该系电商班推出“无手机课堂”:学生上课前,要将手机放进墙上的收纳袋里,下课才能取回。试行了一个月,效果显著,院方表态,接下来要在全校推广“无手机课堂”。

  班级设收纳袋 课前收手机

  泉州新闻最新报道,上周五上午10点,上课铃刚响,泉州经贸学院东教学楼三楼教室里,电商142班40多名同学鱼贯而入。一进教室,同学们就将手机调成静音,放进讲台右上角墙上一个蓝色的收纳袋。收纳袋上有很多小口袋,每个小口袋上都贴有学生的名字和学号,学生对照姓名、学号放手机,课后再取回。

  该班学生周景文(化名)告诉记者,班里从9月开学以来就这么做了,让向来手机不离身的他觉得“有点不习惯”。另外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同学则觉得课前上交手机未必能完全防住“低头族”,“因为有的同学可能会有两部手机”。

  不过,大多数同学支持学校这一做法。该班学生林建明觉得没了手机,不仅上课效率提高了,就连课间的十分钟也有变化,“以前下课大家各自玩手机,现在会聊天,热闹多了。”

  上课效率高了 将全校推广

  一个收纳袋,网罗了众多“低头族”的心头爱。想出这“狠招”的,是该校商务系主任吴国胜。

  “系里做过数据调查,最少有一半的学生上课自动或被动地玩手机。”吴国胜说,不少老师对此束手无策,他也是在暑期跟系里几个老师闲聊时,琢磨出这个“无手机课堂”办法。为此,他特意请轻纺系的老师做了一个收纳袋,让学生在课前把手机调成静音后放进收纳袋里,下课后再取回。

  试行一个月后,吴国胜在系里的科任老师中做了一次调查,大部分老师反馈,“现在基本上看不到低头的学生了,课堂效果好了。”而除了防治“低头族”外,收纳袋上有学生的名字和学号,还起到了课前点名的效果,“对规范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很有效”。效果之好,就连院长杜朝运都特地跑到商务系调研,准备将其推广到全校。(海都记者 庄奕烨)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咱厝老游戏重回校园 丰泽第三中心小学课间千余师生一起玩
下一条:市区多所中学拉开校运会序幕 集体项目受热捧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