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德化网 > 德化新闻 > 正文

德化樟树王人与树 代代相守情传千年

2013-04-25 08:07 来源:闽南网 1

小溪在德化樟王下静静流淌
小溪在德化樟王下静静流淌

木棉
姓名:木棉 年龄:200多岁 籍贯:泉港后龙土坑村

樟树
姓名:樟树 年龄:900多岁 籍贯:安溪蓬莱镇蓬溪清水岩

杉木
姓名:杉木 年龄:1300多年 籍贯:安溪长坑乡福春村石湖角落

榕树
姓名:榕树 年龄:550岁 籍贯:北峰肖厝 

  闽南网4月25日讯 德化美湖乡小湖村的樟王1300多岁了,满树青葱,流淌着生命的沧桑与壮年的盛气。它5米多的胸径,得十几个成年人才能围起;29米树高,40米冠幅,覆盖面积近2亩,以王的姿态,拥抱着大地。

昨天的樟王,多了几分喜气灵动——

  树梢上,红色的许愿带飘飘扬扬,往边上瞧去,还有好看的许愿锁;再低头一看,五光十色:3个大又圆的“福、禄、寿”上元饼,还有瓜果糕点、鸡鸭鱼肉。

  这该是个特别的日子吧?你也许会问。

  没错。昨天是小湖村显应庙供奉的章公太尉诞辰纪念日,节日的主角,是这株被敬奉为“树神”的樟树王。祭拜樟王的传统,据说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

  一大早,小湖村人潮熙攘,有村子里的厝边,也有人是特地从外地赶来的。

  丰盛的供品,丰富的戏剧歌舞,热闹的唢呐锣鼓,穿着法袍的法师,这是一场隆重的欢庆祭拜仪式。村民们虔诚地执香跪拜,神情肃穆地绕着樟王走三周许愿,排着队领取加盖了“印章”的樟王树种。

  泉州市林业局的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了泉州现存的古树(详见今日N10版)。借此契机,记者走访了部分树王,探探它们的近况。

红木棉状元郎栽下的京花

古韵风流,大概说的就是这样的景象吧——

  200多岁的木棉,吮吸着天地灵气,向天空伸展20多米高,三四个成人才能合抱住树腰。树根在地面上匍匐,最粗的直径有50多厘米,枝干上,青苔细细密密地刻印了时光的痕迹。

  木棉与村里的尼姑庵青莲堂相依相伴,香火依稀处,红肥绿瘦,别有一番风韵。村民视它为风水树,常常有人在树下祭拜。

  大家管这棵木棉叫“京花”,它的传奇,村里人口口相传:清朝时,村里的商家刘百万的孙子金榜题名,状元郎从京城带着木棉树苗回到村里,“京花”美名流芳至今。

  57岁的村民刘立和,儿时就住在木棉树下,如今已经升级为“老刘”的他,早已搬出老宅了,忆起往事,他笑得开心:小时候常和伙伴们绕着木棉追赶,比赛捡木棉花,那个捡了最多花的人,抱着花也能傻傻地乐上一整天。

老樟树枝枝向北护揽古庙

  只因为,在天地之间,多看了你一眼,心的围城被攻陷了。

  蓬莱山腰,觉亭之畔,迷雾蒙眬,光影粗淡,那片模糊的苍翠里,虬枝铁干肆意交错,有大江大海的奔腾壮阔,也有小溪小流的清新温和。

  《清水岩志》记载,它是清水祖师手植,现树高33.3米,主干直径23.3米,枝叶迂回向北伸展,勾勒出一幅“枝枝朝北”的奇观。

  树下是三忠庙,庙中奉祀张巡、许远、关羽和岳飞等。有人说,樟树因为仰慕“三忠庙”诸忠臣,所以枝叶迂回北拱护揽着这座古庙。也有人说,岳飞当年精忠报国,却魂归一个“莫须有”的罪名,老樟树为之动情,因而枝枝朝北,与之相合的是古人写下的这首诗:岩前一木旷世殊,枝枝朝北指迷途;蓬山万物皆禅性,老树居然道有无。

  清水岩管理处的工作人员说,古樟已成为景区的特色,还有虔诚的游人,举香绕樟两圈,神情庄严而肃穆。

杉壮年寄存了千年的笑和泪

  1300多岁的它,似乎刚刚迎来壮年。

  “腰围”直径近2米,35米的笔挺身躯,为树下的人,勾勒了一份绰绰约约的距离美。百米远的山坡上遥望过去,杉木安静又肃穆地立在石湖角落。

  几年前,因为水土流失,杉木周边的泥土被冲走了不少,大家在杉木根基下合力筑堤加固,才保住了它如今的完好。

  厝边们在树枝上挂了一盏电灯,夜里,开着灯,围坐在树下闲谈。两条粗绳配一个轮胎,枝干上的简易秋千,谁能说摇不出欢声笑语呢?

  20多岁的上官就住在树旁,她已为人母,午后正抱着3岁的儿子坐在树下喂饭。她说,每到夏天,树旁冰凉的溪水,树下轻柔的绿阴,历来就是孩子们的最爱。

榕树下肖厝游子的念与想

  这一片参天的壮丽,竟历经了550年的磨砺!

  三棵古榕紧紧挨着,枝干遒劲沧桑地向天“借”了20多米的高度,古榕常年绿意盎然,叶缝间隙,鸟儿的身影倏然晃过。挨着树,几十年的老房子周围自成蹊。古树这个角落,村里人亲切地称之为“榕树下”。

  82岁老蔡和老伴,每天都在树下打扫落叶和树籽。“刚扫完,你看,又铺了一层。”老蔡笑着继续说:“不过啊,这三棵树可是我们村的风水树,听老一辈人讲,它们是先人请风水先生选址后种的,庇佑村庄风调雨顺。”

  老蔡家就在榕树边。“小时候上树掏鸟窝,多高都敢爬,现在老了,不行喽!”已经是太公的老蔡,如今四代同乐,老人家坚信,家族的人丁兴旺,跟这风水树分不开。

  在外打拼的肖厝人,似乎早已将“榕树下”,视作心中的一个标志和念想。(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林继学 张帆 谢向明 实习生 苏文标 文/图)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德化四旬女子为养孙女 独自盗砍83株杉木被捕
下一条:德化一中野草叶文学社 迎来二十周岁生日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