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安溪新闻网 > 安溪新闻 > 正文

安溪崩岗治理前后成效凸显 荒岗上发展生态农业

2014-05-26 19:22 来源:闽南网 0

  闽南网5月26日讯 没来安溪前,只知道安溪是“铁观音”的故乡。殊不知,安溪也是我国南方崩岗侵蚀最典型的县份之一,崩岗的面积占到了福建崩岗总面积的一半。

进行崩岗治理的山坡 副本

进行崩岗治理的山坡

  土地是生产的基础。严重的水土流失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安溪人用顺口溜:“安溪遍坡是崩岗,山下良田变沙滩,河床高田三尺三,要想高产难上难”来形容当地严重的崩岗情况。

  崩岗破坏原有地形,造成大量泥沙泄流,土壤涵养水源的能力明显下降,造成下游水源补给的缺乏和水资源的可利用率降低,非常不利于种植农作物。同时,崩岗侵蚀会破坏整个侵蚀区域的土地生产力,形成“种草草不生、种树树不长”的恶性循环。一旦土地出现了崩岗,将导致生态环境极度恶化。

  安溪县龙门镇洋坑村曾经是崩岗严重的地区。然而,当记者走进龙门镇洋坑村的农场示范地时,眼前郁葱一片,全然没有“崩岗”的影子。告别了裸露的基岩,洋坑村焕然新生,草木葱郁、空气清新、环境整洁,好似度假的农庄一般。

  农场的负责人陈先生说,五年前他承包下这块土地时,遍坡是崩岗,山下皆沙滩。接手农场后,他采用了安溪县政府提出的崩岗治理模式,把变崩变成经济作物区。他在崩岗坡上种植了桉树、马尾松等,锁住泥沙,保护当地水土的植被。同时,他还在山坡下填土引水,种植茶树和经济作物。“五年前,这里的土质随便抓一把都是沙。现在从坡上流下来的水都是清澈的。”谈起农场的前后对比,陈先生满是自豪。

未进行崩岗治理的山坡 副本

未进行崩岗治理的山坡

  农场的土壤环境得到改善,水土涵养能力暂时提高了。陈先生着手经营起了农场。如今,他时不时会到厦门、永泰等地学习别人的经验。结合自身的经验,陈先生摸索出一套“猪—沼气—茶—林—果”的立体种养模式,帮助农场发展起了农业循环经济。

  陈先生热情地拿出自家种植的桃子招待大家。“你们吃吃看这个桃子有什么不同?”“桃子清甜爽口,跟外面的完全不一样。”“这就是立体种养的结果,纯天然、无污染。”依托自身的优势,陈先生的农场发展了种植业、养殖业,获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2011年,他的收入还突破了百万。

  在安溪,像陈先生一样的案例还有很多。长期以来,安溪县把崩岗综合治理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内容,坚持“植物与工程、治沟与治坡、治理与开发相结合”的崩岗治理原则,大大改善了崩岗的情况。(林淳淳 文/图)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福建安溪茶博汇创新销售:电商拓宽茶产业销路
下一条:安溪产业创新升级 推动传统工艺藤铁业再次腾飞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