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启动工艺文化创意研发中心 为藤铁工业设计品牌
各种工艺让人眼花缭乱
闽南网7月3日讯 受到欧美经济下滑,产业化水平低等多重因素影响,安溪县藤铁工艺近几年来也陷入发展缓慢,徘徊不前的困境,随着一些龙头企业开始率先邀约国外设计师,重视独特设计,增加产品的溢价。近日,安溪也即将启动工艺文化创意研发中心,为藤铁工业申请集体品牌。设计造牌的集体发力,有望让安溪藤铁10年徘徊不前困局成功破题。
——范本——
有没有设计价格卖得差很多
7月的午后,安溪吾都工业区,唐信家具,东家唐艺森正和来自意大利的专属设计师JeniferDumet专注地讨论着一批设计稿,设计室的办公桌上已经有几个初步的样品,还放着为JeniferDumet准备的简单的中式午餐。
唐艺森告诉记者,10月份的秋交会已经剩下三个月的时间,公司正全力以赴地备战,准备拿出几十套藤铁工艺新样品亮相秋交会。JeniferDumet这段时间要在大陆呆上一个半月,专门负责新品设计工作。从JeniferDumet拿出的样品看,不管是茶壶或者是挂件,玻璃、皮革、木头等新材料和藤铁工艺的混搭看来是今年的设计亮点或者说流行趋势。
唐艺森虽说是年轻的80后,但现在在安溪藤铁产业界有着后来居上的好口碑,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公司年销售额已经上亿,跻身行业龙头。唐艺森认为,舍得重金打造设计团队,重视产品设计研发,是企业后来居上的重要原因。
“2008年开始,我们开始积极走出去,请进来,从欧洲的设计机构挖人为公司做设计。JeniferDumet原来在老家有自己的店铺会卖自己的一些设计,后来我们高薪买断JeniferDumet的设计,让她成为我们的专属设计师,确保我们的设计在市场上的唯一性。”
“欧美设计机构的设计师更了解欧美市场诉求,也拥有更多的视野,每年他们都会去参加法国礼品展、意大利家具展,捕捉最新的流行趋势。他们设计出来的一些样品不仅比较迎合市场审美品位,而且因为这些设计的独特性,我们公司也可以把定价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唐艺森介绍说,“以往传统的藤铁工艺产品主要以简单的报纸架、花瓶、篮子为主,由于产品的同质化竞争严重,没有太多附加值的体现,2008年以前,这些产品有时甚至是称斤卖的。现在同样是报纸架,没有设计的一般可以卖到13美金,有经过设计的可以定价到30美金,有没有设计,价格卖得差很多。”
“砸”千万设计费 制造市场新需求
据唐艺森透露,2008年,设计师JeniferDumet一加盟,那年广交会,公司立马增加了100多个客人。公司在2005年,销售额只能做到1000万元,自2008年开始有明显提升,2009年到现在,每年公司的销售额基本上保持着30%~40%的增长。现在公司的产品大部分销往欧美国家,一年的销售额可达1亿元。
重视研发设计投入,带来更高的产品溢价和附加值,已经成为安溪藤铁工艺产业几个龙头企业的普遍做法,英发家具是又一家的受益者。
“坚持不抄袭,坚持原创,这是我们的重要经营思路。”安溪英发家具装饰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明辉总结道,“我们公司很重视投入研发投入,公司15个设计人员,外国籍的有10个,中国籍的有5个,每年设计费用投入就高达1000万左右。我认为设计有时就是市场倒逼出来的,市场一跌,我们就得想方设法让它不跌。近几年,欧美经济下滑,而且藤铁工艺市场已经日趋饱和,如果不设计出新,制造新的消费需求和亮点,根本无法突破。现在我们的设计可以说是年年换,365天几乎天天都在出新图纸,一个月公司就要开一次评审会,因为现在行业模仿跟风太严重,即使我们申请专利保护,但是模仿者稍微改点细节就又跟着出来不少类似的产品,我们只有不断快速求变才能抵消模仿跟风带来的不利影响。”陈明辉介绍说。
斥资千万投资设计,陈明辉认为这钱花得很值。他说因为多年的坚持,他们也营造出“重视原创设计”的业界口碑。公司产品定价一般可比同类产品高出10%。公司产品远销欧美国家,以及澳大利亚、日本、南美等新兴市场,公司现在年产值高达2亿。“羊毛出在羊身上,我们付出了高昂的设计费,但是客人喜欢这些设计,愿意为此买单,这钱就花得值!”陈明辉如是说。
现状——产品设计弱,10年发展徘徊不前
据安溪藤铁工艺最早的开创者,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竹藤编技艺传承人、安溪县家居工艺文化产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陈清河介绍,安溪全县拥有各类藤铁家居工艺产业400多家,这些企业的产品出口欧、美、亚、澳大利亚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上亿的龙头企业包括英发、聚丰、富华工艺、恒星、唐信、恒发、集发等多家公司。整个藤铁家居工艺产业年产值近40亿元,年纳税2亿多元,年出口创汇3亿多美元,约占全国同类产品出口额的40%。与此同时,安溪藤铁工业产业也成为当地典型的“草根经济”产业,全行业共有加工点近3000个,带动相关从业人员14万。此外,许多配套于藤铁工艺产业的相关企业,如树脂工艺、丝钉铁线、纸箱包装等专业厂家也分布在安溪的街头巷尾。
不过,陈清河也指出,安溪县藤铁工艺产业近几年来也陷入发展缓慢,徘徊不前的困境,自2002年之后,历经十年之久,安溪工艺行业出口总量一直在30亿~40亿徘徊,没有明显突破,甚至有下滑的危险。
“究其原因,客观上,国际方面,欧美经济不景气,欧债危机远未结束,世界经济增长乏力,企业出口订单减少,价格竞争激烈。国内方面,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人民币升值,原辅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等生产成本增加,利润空间缩小。主观上,安溪工艺产业处于产业集群的初级阶段,普遍存在着企业规模小,产品艺术含量低,创新技术水平弱,专业创新设计人才少,研发投入不足,产品销售过渡依赖国际市场,融资困难等问题。忽略国内市场的发展潜力,致使整个产业发展后劲不足。”陈清河分析说。
对策——筹建文化创意研发中心带动设计造牌新潮流
针对安溪藤铁工艺未来的发展,陈清河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上升成为国家倡导的新生产业,一旦藤铁产业成为工艺文化创意产业,则扩大产业内涵,更好地吸收其他门类的工艺美术品种,融入其中,使其内容、品种更丰富,从而提高产品的艺术性、收藏性是一条很好的路子。
对此,安溪县委、县政府多次出台《促进安溪县工艺行业优化升级的事实意见》,同时在政策、资金、信贷、信息技术服务和人才等方面给予扶持。据陈清河透露,安溪紧接下来即将建立安溪工艺文化创意研发中心,作为全县性工艺美术科研平台,工艺文化创意精品创新制作场所。
“研发中心未来将建立特殊的激励机制,设立‘科研经费专项基金’和‘科研成果专项奖励基金’,聘请、委托工艺美术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学者,开展工艺文化、消费特点、工艺革新、新技术新材料开发应用,市场营销等方面基础性研究工作。对于特色的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申请注册专利,实行专利有偿转让。中心还将采取科研成果与技研人员经济利益直接挂钩的办法,建立科研人员与企业经济效益共享制度,最大限度调动创意、设计、制作等科技人员的积极性。”针对研发中心,陈清河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工作思路。
至于研发方向,陈清河提出了三大方向。“融入传统文化元素是我们要深度挖掘的。比如我们可以融入安溪的茶文化,用藤铁设计出茶罐、茶盘,这些茶罐既可以当包装物,用剩了还可以作为笔筒再利用。这既有特色,又能体现安溪的茶文化内涵。我们甚至可以把藤铁工艺融入茶馆茶店甚至更广的家居软装设计领域。新材料的研发和运用是另一个重要方向,现在整个藤铁产业正在积极和LED光源生产厂家联姻,生产室内户外的灯具灯饰,探索开发艺术性和实用性兼备的更多产品。此外,旅游纪念品也值得开发,这些产品可以是方便携带的藤铁茶叶罐,也可是具备中国节庆元素的藤铁工艺品。”
陈清河认为,研发中心的启动,可以带动安溪藤铁产业的设计创新潮,带动行业设计造牌的风气。“研发创新是工艺文化创意产业的灵魂,是引领产业发展的引擎,没有创意就不可能出精品,没有创新就没有新市场。我们希望研发中心可以为安溪县工艺文化创意产业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带动全行业的设计创新潮流。此外,我们还将为研发中心设计出来的样品申请集体商标,带动设计造牌的行业风气。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设计造牌,为安溪藤铁打开国内市场,拓展内销之路。”(本网记者 陈冷冷田米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