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捞尸工 灵魂摆渡人:他16岁打捞起第一具尸体 一干50多年

湄洲日报   2017-07-28 09:14

  “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对于痛失亲人的家属来说,这是再朴素不过的想法了。前些天,湄洲湾南岸附近海域有一个65岁的泉港老人溺水而亡,是仙游县枫亭镇锦湖村72岁村民卢加顺将其打捞上来。这是卢加顺50多年来打捞起的第200具尸体。烈日炎炎,水里尸体腐烂,卢加顺是怎么克服心理障碍,把尸体打捞上来的呢?这天,我们来到锦湖村,找到这位在大多数人心目中感觉神秘的捞尸工,用心感受其助逝者入土为安的情怀和对生命的敬重。

  一路问询,一路寻找,几经周折,我们终于在锦湖村一间破旧的老房子里找到了卢加顺。也许是他经常与尸体打交道,一些村民听说我们要找他,都有些吃惊。卢加顺见到我们也感到有些意外,他一直认为捞尸体的人应该是没有人愿意接触的。

  当日下午4点许,卢加顺正在屋里整理专门用于打捞尸体的工具——钓钩。这是他特制的工具,但看起来并不起眼,只是由一排密密麻麻的小铁钩和一捆尼龙线组成。

  每次出门干活,卢加顺的妻子都会帮忙整理工具,家人用行动给予支持

  72岁的卢加顺的一只眼睛患白内障视力模糊,行动也大不如前。但为了让社会关注这个民间特殊职业,他特地放下手中的活,带着我们一起去海边,展示他的“独门本领”。

  在途中,卢加顺告诉我们,他父亲也是一名捞尸工,受父亲影响,他水性极好,16岁就从枫江打捞起第一具尸体,从此与这个职业结下不解之缘,一直干到如今。

  “打捞尸体,不害怕吗?”我们问道。

  “怕,第一次真的害怕,晚上睡觉,眼睛一闭就是尸体,怎么也无法入眠。”卢加顺说,“后来,我捞起尸体便在尸体的臀部拍两下,告知尸体我是来救他的,也给自己个心理安慰。好几年后,才渐渐消除了心理恐惧。”

  作为一名职业捞尸工,卢加顺自己发明捞尸“独门工具”

  提到打捞往事,老人滔滔不绝。他说,不是自夸,他是个有名气的捞尸工,最远去长乐、漳州等地打捞,经常在莆仙各地打捞。打捞起的死者最小的7岁,最大的近70岁。他还曾多次帮助警方潜下水里寻找凶器,为公安部门破案出力。今年,他已先后在盖尾、泉港等地打捞起3具尸体。很多人请他去打捞尸体的时候,第一眼看到他就会心凉半截,觉得他瘦得很,风吹都能倒,怎么还能下水打捞起尸体。

  有一次,他被公安部门请去打捞一具因溺水而亡的尸体。民警也是热心,扶着他去水库。可死者家属见到他,不相信他有这样的本领,硬是让他当面签下“生死状”——要是他下水打捞出什么意外,死者家属概不负责。他理解死者家属的心情,签完“生死状”,便一个鱼跃潜进水里。旁边的民警对死者家属说:“人家可是水中蛟龙啊,不用穿救生衣,不用做任何防护措施,可以潜水6米深,一次闭气3分钟没问题。你们就放宽心,一定可以找到的。”

  “你如此瘦小,怎么把尸体从水中捞起来,不需要帮手吗?”我们对此也感到疑惑。

  “打捞尸体,除了克服心理障碍,当然还有许多窍门。”卢加顺师从其父,很有一套经验,“在水中,只有抓着死者的大臂和头发,才可以更好地借助水的浮力,将尸体往水面拉;要是抓住尸体的腿,是没有办法顺利捞起的。一般找到死者后,我会夹着尸体,游到岸边。我的弟弟和儿子作为副手,会在岸上等候,并及时援手协助。”

  来到海边,卢加顺没有做准备活动,便脱下鞋,一头扎进水里,像梁山好汉“浪里白条”张顺一样,很快就游出几十米开外。我们担心他年纪大了,赶紧喊他上岸。他在水中顺势来了一个漂亮转身,对岸上的我们说“没关系,不要紧的”,随后很快就游回岸边。

  他告诉我们,要是遇到水域比较宽,或者水比较深的,就要使用他自己特制的钓钩工具。钓钩的网线一拉开,密密麻麻的铁钩就在水里替代了手的功能,一旦勾到遗体身上,很快就可以完成打捞。最深的一次,他捞过36米深的尸体;最多的一次,他2个小时捞起9具尸体。

  站在岸边,背着打捞工具,瘦小的卢加顺用手擦拭着脸上的汗水。他说,打捞尸体最怕遇到大热天,尸体很容易腐烂。有时,游上岸松开抓住尸体的手,发现尸体腐烂的皮肤还粘在手上。因腐烂多日,尸臭味实在让人反胃。他就屏住呼吸,把自带的高粱酒倒在口罩上浸湿,然后迅速地用口罩捂住口鼻,而副手要同时点上三四根烟猛吸几口,然后向他吐烟,稀释难闻的尸臭味。我们听着卢加顺的讲述,心里感到阵阵发憷,一脸惊恐。

  “这么艰难的工作,打捞一次尸体要多少钱?”

  他说,死者为大,打捞尸体也是一件积德的事。一般他不会主动说钱,但警方请他去的,根据国家相关规定,都会有一笔经费。要是周遭有人落水,找他去救人,他从没有拒绝过;要是碰上经济条件差的困难家庭,打捞完成后给他双鸡蛋和一碗线面即可;要是遇到精神障碍患者溺亡的,他都义务打捞。

  对于死亡,绝大多数人是十分忌讳的,浮尸、遗体等字眼,听起来都会让人毛骨悚然,更别提长期面对面地近距离与尸体打交道。而卢加顺却说,面对各种浸泡或腐烂的尸体,他已经习以为常。“别人可能不习惯,听到就直犯恶心,但仔细想想其实也没什么,每具遗体都曾经是一条鲜活的生命,都有着属于他们自己的故事。送他们最后一程,和家人‘团聚’,让他们有尊严地入土为安,没什么不好。”

  卢加顺说,捞尸工在大部分人看来可能还不算一份职业,他之所以坚守,甚至让儿子也加入进来,就是怕这份技能失传。尸体在水里,终究不好,死者要入土,特别是溺亡在水库里的尸体更要及时打捞,使水质得到净化。

  随着年纪增大,他已不像年轻时那样生龙活虎。总结这些年打捞尸体的经历,他发现有不少是中小学生落水溺亡。为此,他发挥余热,暑期指导村里的孩子学游泳,保护好自己,让生命更坚强。

  一头白发的卢加顺在水中依然是“水中蛟龙”

  捞尸工俨然是逝者及其家属的灵魂摆渡人。卢加顺数十年来所做的事情,体现着对逝者的尊敬和对生命的敬畏,也是善良人性和人间温情的展示,值得人们敬佩。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三明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2023年工作亮点回眸
  • 三明市再添两条省级“最美乡村‘福’路”
  • 三明市114个项目获国债资金支持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