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越领土争执立场松动 成功解决2/3领土争端
博弈东南亚,对越合作可突出
在周边国家外交方面,东南亚始终是中国战略布局的重点。但这一区域同样也是美国、日本、印度等域外大国关注与角逐的地方,使得中国对东南亚的周边外交工作存在各种复杂性。
东南亚国家领导人把域外大国视为“大象”,欢迎“大象”都到东南亚这块草地上吃草,但不愿意看到“大象”在草地上“厮打”起来,践踏好不容易培养的“小草”。这就是东南亚国家提出的“大象理论”,其目的是谋求“大国势力均衡”状态。
中国作为大国应该理解东南亚国家的心态,积极开展对东南亚的全面外交工作,有必要继续加强针对中南半岛国家尤其是越南的经济政治外交合作。
10月14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越南国会会见越南国会主席阮生雄。
在东南亚地区,越南从地缘到经济都具有一定影响力。在地理上,越南虽然国土面积不大,却位于东南亚中间地带,依傍中国南部,既和中南半岛众多国家山水相接,又通过漫长的南中国海海岸线与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隔海相望。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中国需要重视东南亚在全球地缘政治中的意义,而越南则应成为中国关注的重点国家之一。
自1986年革新开放启动以来,越南同中国一样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改革业绩,是东南亚地区正在兴起的新兴国家,被称为“展望五国”和“钻石十一国”的成员。对于不断拓展外部市场的中国而言,这个即将达到一亿人口规模的邻国显然是不可忽视的市场。
东盟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分为老东盟和新东盟国家,越南是新东盟国家中经济发展表现耀眼的国家,因而深化与越南的全面经济合作关系,似应成为中国加强东南亚周边外交的重点之一。
尤其是越南与中国同属于社会主义国家,在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等方面存在许多共同点和一致性。可以说,未来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事业能否重新复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和越南的发展和影响力的提升,这应是处理好中越两党和国家关系发展大局的重要因素。
不可否认,中越两国存在着南海主权争端问题,但海上主权争议及其矛盾并不是两国关系的全部。我们应该看到,自1991年中越外交关系正常化以来,两国通过和平协商与谈判,成功地解决北部湾划界、签署渔业合作协定以及陆地边界划界协定,解决了两国领土三分之二的争端问题,这在两国关系发展中是了不起的大事件,也是现代国际关系史上罕见的事情。
当前,中越关系正站在十字路口,今后向何处发展既取决于越南对华政策,也取决于中国对越政策。人们期望两国达成的多种共识能被认真执行,共同把双边关系推向新发展阶段。
附相关:中国对越领土争执立场松动
中国从越南向日本和菲律宾打出重拳中国针对和越南在海上领土争执中的立场有所松动。这是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专家亚历山大·拉林在接受“俄罗斯之声”采访时所做的表示。他在评价北京和河内决定建立工作组共同研究南海问题时解释道,中国和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这些与其在富含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南海地区有领土争议的国家没有此类机制。
建立工作组是中国总理李克强访问越南的主要成果之一。在和越南总理阮晋勇谈判后宣布了这项决定。最近两年来,北京和河内在南海上的领土争端不断加剧。双方甚至接近有可能发生直接武装冲突的边缘。而且,越南还曾试图借助于东盟内伙伴国的支持来解决这一问题。但北京对多边参与形式置之不理,希望继续进行面对面的谈判。从这次访问看,河内响应了北京的呼吁。拉林教授认为,北京也对自己强硬的立场做出了些许松动。
他说:“看来,中国已经明白,形势的发展并非对己有利。要知道,那些比中国小的国家对中国将动用武力感到担心。出现对中国政策不满的倾向。中国得出结论,应拒绝不做任何让步的想法,在行动中要更为灵活。中国领导人已经推出了共赢理念,这一理念应成为顺利解决领土冲突的钥匙。在这一基础上,中方和越南举行谈判。看来,这种关系还将得到进一步发展。这是一种非常富有成效的、正确的路线。其实质是让步。这是值得欢迎的。”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