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科学家稳定分配理论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阿尔文·罗思
劳埃德·沙普利
美两科学家因稳定分配理论,分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闽南网10月16日讯 美国人阿尔文·E·罗思和劳埃德·S·沙普利因为对稳定分配理论的建树获得2012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经济学奖评审委员会认定,获奖者的研究成果涉及经济领域的一个中心问题,即如何实现供需匹配,继而把抽象理论延伸至市场机构的实际设计。而这个成果却开始于一项非常通俗的研究:教单身男女速配。
尽管委员会15日宣布获奖名单时罗思“排名”在先,沙普利居后,实际投入这一领域的研究却是沙普利在前,罗思在后,相距20多年。两人独立完成各自的研究。沙普利和罗思将平分800万瑞典克朗(约合114万美元)奖金。
理论源头单身男女如何速配
劳埃德·沙普利1923年出生,1951年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任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名誉教授。依照传统经济学判断,供应与需求平衡,可以借助价格调整实现。只是,一些情形下,价格不可以用作配置资源的手段,资源只能以分配或配给方式加以配置。这方面的研究形成“合作博弈”理论的一个分支,以实现“稳定分配”为中心概念。
1962年,沙普利与同事戴维·盖尔合写一篇短文,以10名男子和10名女子“婚配”为范例,设想如果由每一名女子先作选择并向最中意男子“求婚”,然后再由每一名男子审视所获所有“求婚”并回绝除了最中意女子以外的其他所有“求婚”,就可以实现稳定分配。设想的核心,是男子保留并延迟接受最中意女子的“求婚”。
这一方法获称“盖尔—沙普利运算法则”,又称“延迟接受运算法则”。
实际延伸
优化人力资源分配
阿尔文·罗思1951年出生,1974年在斯坦福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在哈佛大学以及哈佛商学院任经济学和商业管理学教授。
人力资源与经济活动中的其他要素一样,构成经济学研究课题。在美国,20世纪50年代初,为解决医学院毕业生与医院“匹配”并充任住院实习医师的难题,设立“全国住院医师匹配项目”。
1984年,罗思研究全国住院医师匹配项目所采用的运算法则,发现它与盖尔—沙普利运算法则密切关联。在随后将近10年间对类似项目的研究中,包括对英国的研究,他发现,算法是否能够实现稳定匹配,关系到实际效果的好坏。
1995年,罗思受邀设计一种新算法,以改善全国住院医师匹配项目,满足多种新需求,如毕业生男女情侣想在同一座城市就业。罗思及其同事设计的新算法1997年投入应用,如今每年为美国医院超过2万个岗位提供匹配。
应用扩展
人体器官移植匹配
沙普利和罗思的研究在其他领域同样得到应用,如美国小学生选择自己“中意”的公立中学,而公立中学同样选择小学生。这类选择、匹配或分配的主体都具备决策能力,有能动性。
另一种情形下,选择、匹配或分配完全带有被动性质,如肾脏等人体捐献器官如何与需要这些器官的病人匹配。沙普利及其同事着手研究人体器官匹配,建议采用一种非常简单的运算法则,如今在美国一些州已经形成相当复杂的捐献器官交换网络。
□链接
诺贝尔经济学奖
七成得主来自美国
英国《金融时报》称,经济学奖历来是各个奖项中最让人捉摸不定的,每年都是大冷门,基本上很难预测到。
美国彭博商业周刊发表题为《美国学者再度称雄经济学奖》的文章也指出,美国学者保持着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统治地位,自该奖设立以来约70%的得主都来自美国。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