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台海新闻 > 正文

台北“标准化服务”助跨海寻亲 3年超4000件

2013-08-01 09:57 来源:海峡导报 0




  老旧的铁盒子,一封封泛黄的跨海书信,没有名字,只有地址;没有日期,只有年代;尘封半世纪的异地情缘,台湾家人多年后才知晓……比电影《海角七号》更煽情的情节,昨日上午在台北市“sop(标准化)寻亲服务”三周年记者会上,一遍一遍被动情讲述。

  三年前,台北市民政局将所有户政资料标准化归档、系统化分类,很多过去看似没用的寻人线索,都变成了重新联系的关键核心。台北自2010年建立“sop寻亲服务”以来,接获的跨海寻人案件共计4000多件。其中,有两成是来自大陆方面的协助申请,又以福建省寻亲的居多。

  目前,台北市民政局接到的协寻服务以找亲人、同学为大宗,但也有很多千奇百怪的案件,比如曾有“小三”来寻找旧情人。不过,若有感情纠葛及金钱利益关系的案子,可能造成被协寻人的困扰,台北市民政局均不受理。

  人物“寻亲达人”邱士荣:细心、耐心、开心在台北市12区的户政事务所中,以大安区寻人件数最多。该所资料课课长邱士荣已服务12年,早就将各种资料记在脑子里,他经手的寻人案件已逾百件,是远近闻名的“寻亲达人”。

  按照邱士荣的经验,寻亲标准化服务,关键是资料归档和保存,这需要很熟悉情况的人来处理,因为有时候来寻亲的,只有一个名字,或是一个地名,工作人员必须抽丝剥茧,才能发现线索,之后,还得耐心做当事人的工作,才能顺利完成寻亲使命。

  邱士荣举例说,曾经有一位福州来的刘友中先生,辗转与父辈在台故友陈先生取得联系,并委托陈先生代为寻找父亲骨灰。但陈先生只记得一条线索,刘友中之父在大陆配偶过世后,另娶魏女士。在户政所帮助下,陈先生找到了魏女士。不过,一开始魏女士以为是诈骗集团,断然拒绝联系。邱士荣等人几次上门解释,最终获得信任,刘友中才与魏女士联系上,将其父骨灰带回福建祖地安葬。

  因为参与了寻亲友计划,邱士荣见证很多人在人生的道路上,再次与思念的亲人或朋友重逢,有寻找失散50年的同学,也有见到救命恩人,还有与患难战友重逢的。这些让他体会到人间温暖,倍受感动,也十分开心。(海峡导报驻台记者 张燕娟 文/图)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台一妇人20年花5000万养流浪猫引议论 被骂疯子
下一条:洪仲丘案侦结 18人遭起诉 洪家代理律师评起诉书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