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台海新闻 > 正文

马提“东海和平倡议” 欲扮演“和平促进者”

2012-08-07 08:14 来源:海峡导报 0

  就在钓鱼岛争议持续升温之际,马英九5日抛出 “东海和平5点倡议”,引起岛内外关注。分析认为,马“政府”此前一度被认为在保钓议题上不够积极,此次对日本主动提出“东海和平倡议”新概念,也是想在保钓上展现作为的重大宣示。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日本研究所前所长陈鹏仁教授昨天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马英九此举算是针对内部压力做出的“政治表态”,希望台湾在钓鱼岛议题上扮演“和平促进者”角色。

马呼吁“东海行为准则”

  据台湾“中央社”5日报道,马英九是在当天上午出席“中日和约”生效60周年纪念活动上提出“东海和平倡议”的。所谓“中日和约”,是指二战结束后台湾当局和日本于1952年4月28日在台北签订的 “和约”。马英九致辞时称,最近看到日本在争取钓鱼岛主权方面可以说是动作频频,让他感到相当忧心。马英九说,他从大学时代就开始关心钓鱼岛主权问题,当时参与了保钓运动,40年来始终如一,以后也是如此;不论从历史、地理、地质、使用还是国际法来看,“钓鱼台(台湾称钓鱼岛为钓鱼台)列屿都是台湾的属岛、‘中华民国’固有领土”,这一点不容置疑,且现在在行政区划上属于台湾省宜兰县头城镇大溪里,关系和台湾非常密切。马英九称,考虑到双方目前的争议,导致东海和平与安全可能陷入不稳定状态,所以他提出“东海和平倡议”:第一,相关各方应自我克制,不升高对立行动;第二,相关各方应搁置争议,不放弃对话沟通;第三,相关各方应遵守国际法,以和平方式处理争端;第四,相关各方应寻求共识,研订“东海行为准则”;第五,相关各方应建立机制,合作开发东海资源。马英九还说,“国家主权无法分割”,但天然资源可以分享,各方应承认争议的存在,努力解决争端,合作开发东海资源,让东海成为“和平与合作之海”。专家称日本不会跟台湾谈。

  台“外交部长”杨进添当天透露,“东海和平倡议”事先已告知日本,但日方还没有表示意见。他说,这阵子因钓鱼岛问题使台日争议升高,情势紧张复杂,当局因此提出相关倡议,“搁置争议,还有很多事情大家可以合作”。

  国民党“立委”李鸿钧说,日本内部也有和平处理钓鱼岛争议的声音,盼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国民党“立委”林郁方说,除宣示东海和平外,当局应有捍卫“主权”的决心。民进党“立委”萧美琴则说,钓鱼岛议题不是一方说了算,台湾近来处理钓鱼岛争议的做法,让外界疑虑台湾是否和大陆在共同面对,台湾应提出有别于大陆的主张,并拿出处理问题的决心。

  陈鹏仁认为,按日本人的逻辑,他们打心里就认为钓鱼岛主权属日本,没争议,“没争议为什么要跟别人谈”。就算有争议,从实力说,日本眼中也只有中国大陆,不会把台湾放在眼里;更何况,日本跟台湾并没有“邦交”关系,台湾并不是主权国家,要谈也只会跟中国大陆谈。“所以,我个人认为,日本是不会公开回应马英九倡议的。”

台想扮演“和平促进者”

  陈鹏仁分析称,马英九此刻抛出“东海和平5点倡议”,有外部和内部两种因素的考量。从外部的角度看,日本与中国大陆就钓鱼岛问题的争议持续升温,马英九表态是希望能得到争议各方的重视,不被边缘化。而在钓鱼岛“主权争议”短期内无法得到解决的情况下,马英九提出“天然资源可以分享”,是希望争议各方不要用非和平手段解决钓鱼岛问题,保持东海和平,这也突显了台湾在扮演“和平促进者”的角色。

  从内部因素上说,台湾岛内有些民众特别是民进党不断指责马“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表现“太软弱”、“太无能”。马英九抛出“东海和平倡议”,算是对内做出的“政治表态”,以疏缓自己面临的内部政治压力。

  台湾淡江大学助理教授黄介正指出,马公开说明立场,有助于提升台湾在这个议题上的国际能见度,让别人“有感”,钓鱼岛议题才有讨论机会。淡江大学美洲研究所教授陈一新表示,马的和平倡议同时规避了大陆近来不断提出的 “联合保钓”说法,为台湾争取更多空间。(海峡导报记者 吴生林)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小英教育基金会"成立 2016版苏蔡之争揭幕
下一条:绿营公布新人事:洪财隆出任"中国事务部主任"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