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福建 > 三明 > 三明新闻 > 正文

沙县医改迸发新活力 重大民生工程百姓群众得实惠

2014-03-10 10:29 来源:三明日报 0

  “医生服务态度很好,我们看病费用下降了不少。”“医务人员的收入提高50%,现在一门心思就想提高自己的医疗技术水平。”“去年,在药品零差率的情况下,沙县医院的医务性收入同比增长了70.02%。”

  ……

  眼下,在沙县,医改成为群众热议的话题之一。沙县县委书记袁超洪说:“今年中央医改的重中之重是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的改革,在市委、市政府的统筹安排下,沙县先行先试,政府加大硬件投入建‘大楼’,出台政策引人育‘大师’,弘扬医德医风存‘大爱’,勇 医改深水区,初步实现了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财政保障可持续。”

  政府投入是医改的重要保障。沙县县委、县政府视医改为重大民生工程,不惜重金投入沙县医院的建设。近3年来,沙县医院的基建、硬件设施投入资金2.4亿元。占地10.6亩的住院大楼投入使用;总投资8000万元的县医院门诊综合大楼,年底将建成并交付使用。同时,加大医疗设备投入,先后购进超导1.5T核磁共振、GE64排128层螺旋CT机、钬激光碎石系统等先进大型仪器设备。仅2012年,沙县医院的医疗设备资金投入就达1200万元。政府的巨额投入达到“公立医疗机构硬件投入依靠政府”的改革目标。沙县医院院长梁仕勤说:“政府的慷慨投入,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我们可以把更多的精力致力于医院的精细化管理,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抓好医疗服务质量,确保医疗安全,促进医院健康有序发展。”

  为了解决卫生人才紧缺问题,沙县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多项措施扶持卫生事业发展。通过带编入校招聘、医务人员职称职数放宽等措施稳定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给紧缺学科带头人以更多“实惠”,引进的学科带头人在沙县服务5年可以成本价购买一套120平方米的商品房,服务10年可获赠一套商品房。县里还新建了90套人才周转房,以解决中青年医生住房问题,引进的各级人才家属可以随调。

  年薪制催生医改新动力。“实施年薪制以来,我的工资提高了50%,变以药养医到以技养医,我们更加注重提高自身的技术、服务水平,自己的劳动价值也得到相应体现。”沙县医院副主任医师吴文庆对医改很认同。年薪制让医务人员深受鼓舞,工作的动力和创造力得到激发。沙县医院院长梁仕勤也表示:“院长年薪制转变了院长角色,使我们向职业院长转变,自觉以维护公益为己任。”医院的效益也因医改上了新台阶。去年,沙县医院的收入含金量提高,医务性总收入6781.04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792.89万元,增长70.02%。

  群众得实惠成为沙县医改的落脚点。去年2月起,沙县医院实行药品、耗材零差率销售,破除“以药养医”,药品收入下降为零。当年,沙县医院的药占比为24.61%,同比下降13.2%,为患者减少药品支出1362.9万元。同时,对药品、耗材进行二次议价,在原有政府招标价的基础上,与供货商协商,进行二次降价,耗材降价10%至15%,而这些降下来的成本,则让利给百姓。

  今年76岁的朱宏禄对医改带来的实惠感触颇深。朱宏禄患有冠心病,春节期间住进沙县医院。“没想到,还能先入院看病后缴费,就医方便了,费用也便宜了。”朱宏禄说,“这次住院总共花了3580元,个人只掏1010元。”沙县医院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假如按医改之前的结算标准,他要多花300多元。”

  为了让群众获得更多的实惠,沙县医院还在全省率先实施县乡医疗联合体,与全县10个乡镇卫生院、2个社区服务中心建立“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工作机制,初步实现了县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备资源共享,使患者不做不必要的检查,降低诊疗费用。截至去年底,沙县医院医疗联合体让2649位患者受益,受益金额205万元。

  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改善了沙县医院的整体医疗服务水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效缓解。一年来,沙县医院不断突破技术发展瓶颈,开展了人工肝、颅脑肿瘤摘除术、定向活检等新技术,使沙县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最大程度地实现了“大病不出县”。去年,沙县医院门诊就诊量304842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3.11%,住院人数15783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23.07%,病人回流率达20%。 (露姬 乐德声 刘静云)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明溪开展首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宣传活动
下一条:永安市总工会举办女职工烹饪技术竞赛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