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銮殿”龙椅10年来首次除尘 博物院每周休一天
“金銮殿”龙椅 10年来首次除尘
故宫周一闭馆,时隔30余年恢复一周休息一天,各大古建将逐个“美容护肤”
▶前日,数名故宫文保科技部工作人员在太和殿内清洁保养
工作人员细心刮走地砖上黑色斑痕,这是多年来一些参观者吐的口香糖
闽南网1月8日讯 前天,北京故宫博物院全日闭馆谢客,正式恢复了中断30余年的每周一天常规休息。同日,俗称“金銮殿”的太和殿,启动近10年来首次彻底保养。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表示,利用闭馆时间,故宫将从中轴线开始,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依次推进,每一大殿利用一到两周时间,进行保养清理工作。
现场
全日闭馆 实施系统保养
2014年起,每逢周一,故宫都将闭馆休息。但法定节假日,以及每年7月1日至8月31日这段暑期,周一也正常开放。据了解,上世纪80年代,故宫也有过每周一闭馆制度。但伴随游客增多,故宫不得不365天连轴转,而这给文物保护带来空前压力。
前天是故宫第一个休息日。走进故宫,记者发现关闭的大门内,故宫人并没有休息,大量在开馆期间不能开展的工作在这一天紧锣密鼓地展开。
“闭馆不等于放假”,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说,周一闭馆对于故宫来说是“歇马不歇人”。“我们所面对的‘马’是更加珍贵的文物建筑和文物展品,更应该使它们得到应有的喘息。”
故宫博物院长期以来连续开放,很多展厅因照顾观众参观而不能及时、彻底地维护修整,积累了很多问题,原状陈列的宫殿尤其如此。比如太和殿,地面金砖、地毯,殿内陈设的宝座、案几、珐琅等均需要足够的时间进行专业的保养和清洁。
单霁翔指出,今后会将宫内的各大古建逐个进行“美容护肤”,制订具体方案,减少文物带病带伤工作,积小病成大病。
揭秘
拭“金砖” 靠煤油墩布
前天,紫禁城内体量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物——太和殿里,20多位文保科技人员或用墩布擦拭“金砖”,或用软毛刷拂去“龙椅”上的浮尘。而这看似简单的保养方案,此前经过了反复论证。处理前后,工作人员还不时拍照,保留影像资料。
据悉,太和殿除因特殊原因特例开放一次外,平时从不对外开放,因为太和殿内为原状保护,别说内部的文物,连地面的“金砖”如今都难以再造。单霁翔说,按历史记载,苏州产的“金砖”,河道要两头堵着先淤3年,把泥挖出来晾3年,加工40多道工序再干3年,“这样的工期和质量工艺要求我们很难再采购到。”
太和殿“金砖”铺墁工艺十分严格,保养也尤为重要。擦拭地面不能直接用水,需使用浸过煤油的墩布,且墩布每两周上一次煤油,要等油全部都“吃”进墩布里才能使用,否则就会留有痕迹。“以往短时对金砖进行清洁和保养,难以达到预期的保养效果,周一闭馆则有利彻底地保养。”
擦龙椅 用棉签除尘
太和殿的金漆雕龙宝座采用透雕工艺,雕刻精致,九条龙造型复杂,龙身转折部位以及龙鳞、龙须等部位特别不易操作。工作人员除使用软毛刷、吸尘器去除表面尘土,在部分角落,甚至要用棉签除尘,以使“龙椅”恢复金光灿灿的原貌。
太和殿内还陈设有珐琅仙鹤和甪端(lùduān,一种神兽)各一对。文物表面没有明显锈蚀,但附着一层浮尘,需对表面进行除尘、封护保护处理。
推荐阅读:故宫嫔妃生活区将正式对外开放 70%为外国游客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