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光棍节为何成了中国消费者日?
11月11日是光棍节?你out了,现在这叫“中国消费者日”!
315没人购物,双11玩命秒杀。只用了4年时间,“双十一”成功让大家忘记了别的购物档期,成为中国版的黑色星期五。也只用了4年时间,没有任何背景的草根“双十一”变得日益“高大上”:从淘宝一家独乐,变成电商大战,又进化成新消费模式与传统消费模式的大战;秒杀手段从猛点鼠标变成了猛刷客户端;参与者也从年轻人泛化到了全民狂欢……预热期提前再提前,购物车积累着不可抑制的消费冲动,期待11月11日零点到来时的释放。
今年的“双十一”有一个令人伤感的开头。快递员之死,从一个黑色的侧面折射出“双十一”消费盛宴的饕餮嘴脸。面对濒临崩溃的快递大军,马云也不得不在“双十一”到来之前就放出风声,“我们要控制,要不物流就瘫痪了。今年快递包裹量要超越美国。”他在毫不掩饰地暗示消费者,别指望物美价廉还神速。
拼体力的显然不止是快递员。随着“PK”战的不断升级,网上网下的商家也难言轻松,而原本一直站在幕后偷笑的消费者,随着加深体验,也日益发现自己只不过是想象中的渔翁,无论是蓬头垢面零点秒杀,还是请假称病只为抢购,甚至网店也开始出现了先提价后打折的伪让利。消费者为“双十一”付出的精力、体力,以及被骗上当的郁闷感,大大超过了那点商家的让利。
如果拼体力成为“双十一”的共同感受,那么节日就难称节日,而成为劫日。
“双十一”如何才能真正成为中国消费者日?寄望卖家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放弃逐利冲动,自觉投入到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服务的伟大事业中去?愿望美好,却不现实。归根结底,一个网购打折日之所以演变得疯狂又令人如此疲惫,还在于流通环节太多导致消费成本居高不下,让欲求不满的中国消费者面对偶尔的超高性价比难以淡定。通过改革稀释这种疲惫感,也许可行。(记者 蒋芳)
相关新闻:
“双十一”离真正“消费者日”还有多远?
拖把叠加起来相当于23个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乐高积木可搭建出一个迪拜塔,奶粉可供全国新生儿食用一个月……如此规模的商家备货,宣告了又一个“双十一”的来临。这个人为打造的“消费时点”,正刺激着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购物欲望。
与此同时,700多亿元销售额、1.5亿包裹、日均处理7000万件快递,在史上最大网购潮来袭之际,一些共同的疑问是:“双十一”会否再次遭遇“冰火两重天”,缺货、超卖、慢递、错发等问题会否再次困扰消费者,“双十一”离真正的“中国消费者日”仍有多远?
花样百出:哪些亮点值得期待
“对不起!我们平时一直没有给您最给力的优惠,我们唯一拥有的就是双十一的疯狂”“2亿元红包直接抵现!还不快抢”“双十一狂欢曝光,全场2-5折,提前加购物车哦”……
临近“双十一”,王先生的手机中塞满商家促销的短信,上下班和上网时,也会不断遭遇此类广告。“这就是强行植入啊!”王先生笑称,去年他并没加入购物大潮,但今年“架不住”这样的强势宣传和好奇心,已经在购物车里放了好几样商品。
自2009年开始,“双十一”从孤零零的“光棍节”逐渐演变成热闹闹的网购狂欢节,商家备战一年比一年充分,据阿里巴巴集团首席运营官张勇透露,“双十一”当天的节目单就像“春晚”一样,“是以半小时为计来排的,重要时段是以分钟来排的”。
对中国消费者来说或许还有些陌生的O2O模式,是电商在今年“双十一”主打的新玩法。天猫此前宣布,将在购物狂欢节整合覆盖全国1000多市县的3万家线下门店,为消费者打造线上线下共同狂欢。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品牌商之外,商场也加入这场盛宴中,银泰商业集团旗下的35个实体店及北京、天津的多家大悦城都参与其中。
在北京朝阳大悦城的一家品牌鞋店,正在试用O2O购物的吕小姐说,每次电商大促前,自己都不得不去实体店先试好衣服、偷偷抄下货号再去网上购买,“像做贼一样,尤其是营业员贴身服务的鞋店,有时只能靠短时记忆把后面五六位背下来,然后去网上‘寻找真身’”。“现在很多商品上有二维码,只要扫一扫就能直接放入购物车,还能有代金券,方便多了。”
除了O2O模式外,移动互联网也成为商家们争相开辟的“新战场”。如今年某电商推出的“红包裂变”活动,旨在将朋友之间的交流引入购物过程,借助好友关系来刺激电商平台的运营。一家经营韩版服饰的服装品牌负责人也介绍称,其店铺手机端销售额已占总比的15%-20%,高于平均水平。(记者 舒静 侯雪静 周蕊 常志鹏)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