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湖南耒阳导子乡尘肺病人:风钻工脱贫却染病痛乃至死亡

2013-09-06 12:45 来源:闽南网 0

  闽南网9月6日讯 不完全统计,湖南耒(音lěi)阳市导子乡有50名尘肺病人去世。若扩大到耒阳市(县级),这个数字是55人。公开报道显示,这种病,每年杀死万名在粉尘中工作过的中国民工。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导子乡的年轻人怀揣梦想南下打工。在快速崛起的深圳,他们做着当时工地上最赚钱的工种——风钻工。10多年后,群体查出尘肺,死亡也随后加速到来。

耒阳导子乡,一名尘肺病人卧床不起,胸痛、喘不动气 
耒阳导子乡,一名尘肺病人卧床不起,胸痛、喘不动气、不停咳嗽,瘦到令人心痛

  治疗花光了打工挣来的所有收入,刚脱贫的家庭更为贫穷。当地政府也试图帮助这些被尘肺病缠住的家庭。唯一让他们欣慰的是,目前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不再做风钻工了。

  不过,600公里外,湖南桑植县的农民工又“接手”了这个行业。

尘肺病

  尘肺病被称为中国头号职业病。截至2011年年底,全国累计报告尘肺病突破70万例。病人广泛分布于煤炭、冶金、坑道建设等与粉尘相关的行业。尘肺病是以肺脏为主的全身性职业病,目前医学水平尚无法治愈。病人肺脏纤维化,导致呼吸功能、心功能衰竭。最后,肺脏会像石头一样坚硬。

不能承受之痛

  回耒阳的路上,曹满云说:“哥,我实在受不了了,你帮我买瓶农药吧。”

  “还是轮到了。”弟弟曹满云发病的时候,曹斌说他意识到,“轮到我们家了”。

  2010年12月,弟弟往老家打电话,提到生病了,但叮嘱不要担心,“像是感冒,咳嗽、胸痛”。不到一年,曹满云已入院治疗,喘不动气。曹斌说,当病情加重时,每时每刻都感觉喘不动气。

  2011年冬天,曹斌到深圳,接弟弟回家过年。曹满云瘦得不到70斤。回耒阳的路上,他说,“哥,我实在受不了了,你帮我买瓶农药吧”。

  “再坚持坚持,过完春节给你买。”曹斌说,他这样安慰弟弟。

  回家后,曹满云住进了耒阳市中医院,第二天,他从七楼病房跳下。

  当时,哥哥曹金刚从长沙住院回来,他一直流泪,但呼吸困难,吸了很久的氧气,才哭出声来。今年4月的一个下午,曹金选择了喝农药。

  而最近,曹斌也频繁想到自杀。

  在导子乡,和他们3兄弟一样患尘肺病的至少103人。加上相邻其他4个乡镇,至少有119人。不完全统计,119名尘肺病人,在2009年之前,已有18人先后离世。2009年至今,37人已故,其中至少9人死于自杀。

风钻工的梦想

“那时,我们浑身都有使不完的劲,每个人都梦想在这里挣大钱。”双喜村的徐志辉说

  曹斌的两个兄弟自杀后,他们的父亲几乎不再说话。有时候,老人就一直躺在床上哭。曹斌一边安慰父亲,又一边抱怨:“如果当初家里条件好,我们也不用去做风钻工了。”

  风钻工,是曹斌等上述119人在深圳打工时的身份。这个工作,要工人在直径一米二甚至四五米的洞里,往地下的花岗岩层钻炮眼,然后装上炸药爆破,形成数十米深的桩孔。最后灌注钢筋水泥,成为一栋大楼的支柱。

  导子乡是一个典型的南方农业山乡。曹家5口人,两亩多地。一年两季稻谷,收成好的时候,每亩地收入也不会超过900元。

  约1989年,双喜村的几个村民南下深圳做风钻工,他们带回村里第一台收音机。曹斌回忆,那时泥水工一天挣30多块钱,而风钻工一天可以挣100多块钱。风钻工成为一个紧俏的工种,甚至没有熟人介绍,还干不上。

  挣钱、回家建房娶老婆,是这些风钻工的梦想。而那个年代的深圳,经济快速发展,也急需外来务工人员。

“口罩”与脱贫

以前一个口罩戴一个月,怕得病,现在两三天一换。三兄弟做了风钻工后,曹家过年再不需要借钱了

  三四米深下去,钻机一打开,粉尘四起,就看不到人了。爬出来,全身都是白色灰尘,只看见两颗眼珠子在转动。

  曹斌说,当时唯一的防护措施是防尘口罩,但“鼻子里全是灰,嘴里吐出来的也是泥浆”。

  1999年,曹斌做风钻工的第六个年头,双喜村一些从事风钻作业时间较长的人,出现了发烧、咳嗽、胸痛等症状。大家以为得了重感冒,吃一周的药,感觉没事了,继续下井干活。

  这一年,哥哥曹金和弟弟曹满云在村里盖了新房。

  曹斌最早听到尘肺病这个名字,是2000年左右。双喜村的李成、徐龙古、徐一龙等,被医生告知“可能得了尘肺病”,但没人知道意味着什么,都没当回事。

  到2008年,徐龙古等最早出去做风钻工的一批人,至少14人去世,他们几乎都是双喜村的。他们去世前的病状相像:咳嗽、喘不上气、躺在床上离不开氧气机,X光片上的肺部有阴影或布满灰尘。

  但所有风钻工仍在干活。

  长期关注尘肺病人的湖南省总工会干部学校副教授戴春介绍,迫于生活压力,几乎没有尘肺病一期的病人停止工作去休息。而带病打工的直接后果是病情迅速加重。

  曹斌和弟弟曹满云也曾议论,这个病是否跟干的活儿有关系。他们觉得,也未必一定会得病,就算要得,“我们比双喜村的人干的时间短,怎么也得多活15年吧”。以前,他们一个口罩戴一个月,现在两三天换一个。

  三兄弟做了风钻工后,曹家过年再不需要借钱了,甚至还有村民来借钱。这让他们满足。

异样的“富裕”

曹斌获得最高的赔偿299800元,这要他打30年的风钻才能挣到,他觉得值了

  2009年4月,病发的双喜村人徐瑞宝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到以前的老板要钱治病,他获得了10万元。

  这成为导子乡风钻工们维权的导火索。2009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曹家三兄弟等170余人做了检查,只有9人被排除尘肺病。兄弟3人中,曹斌最严重,为III+期,曹金II期,曹满云I期。但老板不给钱,维权陷入僵局。事后,他们闹到了深圳市政府。

  当年8月,深圳市政府出台方案。按照严重程度,导子乡和邻近4个乡镇共119名患病农民工及死亡民工家属,领到了从7万元到299800元不等的赔偿。

  当时,大家都觉得自己不会死。他们更在意赔偿款。当时,曹斌病情最重,而且有劳务关系,他获得了299800元的最高赔偿。这是他需要打30年风钻才可以挣到的钱。他觉得值了。没有得尘肺病的村民,甚至羡慕得了的变成“富人”。

  “曹斌们”南下深圳时的愿望,以这样一种方式实现了。只是,后果来得异常凶猛,他们一个个倒下。

  76岁的村民王翠兰有3个儿子死于尘肺病。她说,以前穷,但村里热闹,后来年轻人出去打工,“钱赚了,房子盖了,老婆娶了,人却死了。村子变空了。这算好事还是坏事?”王翠兰问。

改变的和未变的

导子乡的年轻人不做风钻工,但600公里外,湖南桑植县的农民工“接手”了

  导子乡党委委员李国强说,政府也希望能帮助这些病人。他们给所有患尘肺病的家庭都办了低保;这几年给病人添置了6台氧气机;尽量保证有尘肺病患者的村庄不停电,因为病人需要不停吸氧。

  曹斌22岁的女儿南下深圳打工了。深圳的变化曾让曹斌惊讶。2011年他去接曹满云时,深圳早不见了曾经的荒地和瓦房。它高楼林立,灯红酒绿,让曹斌几次迷路。

  南下深圳的,还有徐志辉24岁的儿子。他打工的不远处,是曾为亚洲第一高楼的地王大厦。这座大楼的孔桩,由他的父亲和工友们钻下。

  李国强说,保守估计,目前全乡3万人口,百分之三四十的人在外务工,好在,没有人再做风钻工了。

  在耒阳民工逐渐退出深圳风钻行业后,600公里外,湖南张家界桑植县的农民工开始“接手”。资料显示,自2004年后,张家界在深圳干风钻工的民工约300人。

  桑植县芙蓉桥乡的谷龙国自2006年到深圳做风钻工至今。他说,家贫年龄大,这是他能找到最好的工作了。现在戴的口罩比以前要厚,有海绵垫,吸入的灰尘比以前少了很多。不过,他也听家里人说,有早期打风钻的老乡得病去世。“导子乡的现在,极可能是我们的未来。”新京报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香港“搜鲸”行动捣破招揽青少年卖淫集团 卖淫女最小15岁
下一条:合肥老太右臂被轧公交车后轮下 数十人抬车救人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