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江门人过大年数十万人“逛庙会”老华侨叹年味浓

2016-02-10 11:02 来源:南方都市报 0

  江门人过大年 数十万人“逛庙会”老华侨叹“年味浓”

  从美国回来过春节的华侨关阿姨忙着给庙会节目录像,她说在家乡过年“很热闹,很亲切”,年味浓。

  去叱石观音寺祈福,去开平看碉楼,去恩平泡温泉,去台山川岛看海,春节期间,江门可玩的地方很多,但是,对于很多市民、游客而言,去圭峰山逛庙会必不可少,这项活动持续13年,渐渐成为江门人过大年的习俗,往年春节,圭峰山景区会迎来四五十万游客。今年大年初一、初二,南都记者来到圭峰山逛庙会,看花灯、听相声、猜灯谜,景区游人如织,热闹非凡。江门五邑海外华侨数百万,每年都有许许多多的人回国过年,只为在家乡寻找这浓浓的年味。

  庙会主题:传承新会千年文脉

  今年是第十三届“圭峰之春”文化庙会,庙会设置“一主六次”七大会场,主会场仍然在圭峰山永镇山门广场,从大年初一到初三,各大会场活动不断。

  大年初一,上午10点,永镇山门广场,围绕舞台三面观众席上坐满了人,场外里三层外三层也挤满了人。观看演出不需要门票,现场有数千名人,主办方邀请了数十名民警、辅警到场维持秩序,叮嘱游客注意安全。

  圭峰山是岭南名山,因其形似“圭”而得名,“圭峰叠翠”是新会八景之首。今年庙会的主题是“打造岭南儒家名山 传承新会千年文脉”。

  除了“幸福门开”、“龙狮贺岁”和“相亲相爱”等保留节目外,今年还有“圭峰秀色”、“圭峰豪情”等特色大型歌舞节目和大型诗歌朗诵“圭峰山赋”。和去年的庙会一样,国家一级相声表演艺术家黄俊英、何宝文的相声依然是大年初一的压轴节目。

  “祝江门的父老乡亲和朋友们,猴年行好运,猴年大吉大利。家庭和和美美,生活越来越好。”两位南派相声大师是第二次参加圭峰庙会,这次两人比拼说“一”字开头的成语,诙谐逗趣的表演逗得全场哈哈大笑。

  河南老夫妇:感叹“啥都好玩”

  来看演出的除了江门人,还有中山、珠海等周边城市的游客,更有一些来自内地省份的群众。

  观众席上有一对老夫妻的北方口音引起南都记者注意,一聊才知道,两位老人来自河南,阿伯姓柏,已经70岁,阿婆姓王,也有60多岁,两位老人的儿子在新会工作13年,已经在新会定居,成为新会人,两位老人也已在新会待了三年,一开始,只是从老家过来带孙子,如今已经习惯了南粤的生活。

  “这里天气暖和,春暖花开。在这里过年好,啥都有,啥都好玩。”王阿婆笑着说,去年春节,夫妇俩来登圭峰山,去玉台寺烧香祈福,今年春节,夫妇俩也做好了安排,大年初一到初三看演出。

  柏阿伯说,虽然在新会生活了三年,但是,过年还是保留了河南老家的习俗,“除夕吃汤圆,初一吃饺子”。

  “孙子才上一年级,儿子儿媳工作忙,所以,还需要我们带孩子。”王阿姨说,两人已经习惯了这边的生活,“都希望在这里养老”,“这里养老,舒服”。

  老华侨:要把家乡“年味”拍下来

  大年初二上午,圭峰山下周总理纪念广场、玉湖、荔枝山公园涌来越来越多的游客。

  春光明媚,天气晴好,沿路的榕树、松树上张灯结彩,贩卖风车、飞鸟、气球的小贩生意好到爆,许多游客一家老小,或者情侣两人,荡舟玉湖。

  人群中,三位年约六七十岁的阿婆引人注意,她们一边欣赏风景,一边拿着iP ad拍照、录像。在永镇山门演出现场,三位老人也是边欣赏节目边录像。

  南都记者与老人聊天得知,戴着墨镜的老人姓关,新会人,移民美国20多年,一直在美国生活,已经有多年没有回国过年。

  “还是老家过年有味道,美国没这么热闹。”关阿姨很是感慨,她表示,要把在老家过年的所见所闻全部拍下来,过完年后带回美国给亲人看,让他们感受下老家的浓浓年味。

  泮村灯会,浮石飘色

  老广年俗

  在江门,除了逛圭峰庙会,还有延续多年、精彩纷呈的年俗。

  比如,开平泮村灯会。开平市水口镇泮村,每年正月十三都会举行灯会,以消灾解祸,祈求平安。“泮村灯会”相传始于明朝(1464年正月十三),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正月十三那天,泮村村民们抬着三牲祭品,以罗伞彩旗开路,三个大花灯采取不同方向、不同路线游遍泮村48个自然村,每到一条村,都是鞭炮齐鸣,村民舞着醒狮或金龙在村口迎送,并一起游村。村民们抬着花灯,在醒狮、旗队的簇拥下,在锣鼓喧天、瑞狮欢舞、鞭炮声中,逐村逐场地舞动,热闹非常。许多在外工作的人、港澳同胞和旅外华侨也专程回乡观赏灯会。

  还有台山浮石飘色,在江门乃至广东都很有名气。台山浮石飘色是一种保持传统特色的民间文化造型艺术,始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是台山民间习俗艺术的一枝奇葩,也在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浮石飘色的特色是,两个小孩装扮为戏曲人物,由4位穿古代武士服装的壮汉抬在“色柜”上行进。每台飘色有两个“色仔”,一上一下。坐在下面的色仔称为“下色”,又叫做“屏”;凌空3米高立在色架上的色仔,称为“上色”,又叫做“飘”。

  浮石飘色有“嫦娥奔月”、“牛郎织女”、“昭君出塞”、“罗通扫北”、“薛仁贵与柳金花”、“吕布戏貂蝉”、“白蛇青蛇”、“梁红玉击鼓退金兵”等几十种造型,配以高跷、八音锣鼓队,场面极为壮观。

  此外,江门还有赏新会鱼灯、荷塘纱龙、三江舞龙、鹤山狮艺等传统过年活动。(本版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曾育军 统筹:欧阳云蔚 寇金明)

  宁静、平和、包容的年味

  记者手记

  很多外地人来到江门,除了被随处可见的绿色吸引,更多的是被这座城市的宁静、平和和包容所打动。在江门过年,这里的年味也处处体现了这样的特点。

  大年初一、初二,除了本地市民,还有中山、珠海、顺德等周边城市,以及外地的游客涌入这里。圭峰庙会已经举行13届,年年游客爆满,但年年平平安安。

  今年1月份霸王寒潮来袭,江门也降雪了,寒潮过去,春暖花开,圭峰山玉台寺的枫叶更红了。大年初一、初二,成千上万的市民、游客来到玉台寺烧香拜佛,登山的小道挤满了各种口音的人,都怀着一颗祈愿自己和家人平安、健康、幸福的心情,不管男女老少,脸上都洋溢着真实的笑容。

  在滑草场、周总理纪念广场、玉湖公园、永镇山门广场,全副武装的民警守护着景区的平安,节假日他们还在工作,制服是严肃的,笑容却是温和的。由于景区周边道路实施交通管制,交通比平时拥堵了,但是,排成数公里的车龙,依然秩序井然,司机们少了平日的烦躁不安。过大年,人人都憧憬一个美好的新年。(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曾育军 统筹:欧阳云蔚 寇金明)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春节红包包多大?传统红包:面对面的交流不能替代
下一条:小煤城中的两代独生女 一个人的负担思晚年归处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