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福建 > 莆田 > 莆田新闻 > 正文

莆田黄瓜岛初九过元宵看新娘 怪传统已延续百年

2015-03-02 08:47 来源:东南快报 0
据了解,岛上元宵节点的选择或见证了乡民团结,而该传统或已延续百年

  正月十五闹元宵,这不,这些天各地正为此做着准备,而在莆田沿海一些地方,元宵却已在闹腾声中过去了,莆田黄瓜岛就是其中一例。对于黄瓜岛的乡民来说,正月初九才是过元宵的节点,另外元宵夜还要“看新娘”。

  据了解,岛上元宵节点的选择或见证了乡民团结,而该传统或已延续百年。莆田一民俗专家表示,莆田沿海闹元宵时间不一是出于生产生活需要的考虑,而莆田闹元宵的历史、持续时间、庆祝规模以及活动的多样性,在全国范围内都非常罕见。

乡人们在新娘家看新人

乡人们在新娘家看新人

黄瓜岛初九过元宵或见证乡民团结

  黄瓜岛为何选择初九过元宵,很多岛内的村民也讲不出个所以然来。

  黄瓜村老人会会长吴洪恩告诉东南快报(微博)记者,过去由于岛内人口少,贫穷,被外乡冷落,原是不曾有过元宵的传统,乡民甚至要过海到外乡看热闹,但后来乡里有人开始牵头,岛内便开始组织自个儿操办元宵。一开始,每年过节的时间节点没有确定,直到后来,乡民们才打算落实时间。由于有一年在初九操办的元宵节规模最大,于是乡里征求了村民和神明的意见后,便决定往后在此日闹元宵。

  对于该说法如今虽无法证实,但记者从多位长者的口中得到了相同的说法。

“看新娘”怪传统或已延续近百年

  在黄瓜岛过元宵还有一个怪传统,就是“看新娘”。

  吴洪恩介绍说,初九元宵前的几天,有刚结婚的新人家里便要开始置备典礼:甘蔗,桔子,喜糖……

  等到初九那天,新人需盛装打扮。而乡人们吃完晚饭后,便开始到岛内的新人家里轮番问候祝福,新人则要敬上香烟喜糖,男女老少概不例外。

  吴洪恩说,比起过去如今的新人们轻松了不少,“过去新娘头上戴银饰,身穿华服”,有些全身上下银饰的重量就达数十斤,加上新娘需整夜矜持站立,体力稍差的往往要透支,而如今一些风俗从简了,新人穿着也相对从简。

  虽然对于新人的要求不再严苛,但分发喜糖、桔子、甘蔗的习俗却是依旧。

  据介绍,元宵夜问候新人的乡民总是络绎不绝。村里的老人们介绍,高峰的时候,往来新人家里的乡民用摩肩接踵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但对于为何元宵有“看新娘”,大部分乡民仍然道不明,回答照例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这是传统”。

  吴洪恩说,乡民“看新娘”这传统延续已有近百年了,除了祝福新人结为连理,或许也是加强乡人凝聚力的一种方式。另据村里的老人介绍,外乡如仙游等地方也有如此风俗,但其原因据说是因为邻里乡亲忙于生产或在外谋生,未第一时间敬上祝福并一睹新娘真容,故选在元宵夜补看一次。

民俗专家:闹元宵时间不一与生产节令相关

  莆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莆田民俗专家林成彬表示,过去莆田有八大姓氏家族,每个姓氏家族分散各地,同一个地区不同姓氏要按天数来轮流闹元宵,并请各村百姓一起庆贺,备好酒宴。

  “有些地方元宵持续时间非常之长,算起来,黄石那边正月初六便开始闹元宵,到农历二月初二才结束。”林成彬说,莆田秀屿沿海等地,过去百姓以捕鱼为生,在正月里,往往赶上春潮渔汛时节,故选择早点过完元宵,便于出海作业,而居于内陆的,往往正月里正处于农闲时节,所以元宵的时间相对靠后,不过,“莆田沿海地区因为闹元宵的时间早且短,所以庆祝的排场大,活动多样,也跟沿海渔民热情好客相关”,元宵时节的挑选,“是莆田农耕文明的体现”。

  如今,莆田各地庆祝元宵的不同活动已经形成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林成彬说,“很多古老的舞蹈也保留了下来,民间舞达到几十种,是地方艺术的一种传承”,因此莆田也被文化部定为“中国传统节日基地”,他认为,在全国范围内,莆田的元宵节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节日时间最长,活动最丰富,而庆祝该节日如今也有促进和谐,加强邻里乡的作用。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治水女杰钱四娘的传奇故事 造福守护莆田受敬仰
下一条:莆田一男子疑老婆出轨 约战“情敌”将其砍伤被判刑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