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渔村喜变迁——记埭头镇筶杯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蒋将

湄洲日报   2017-05-01 10:10

  “呜呜……”4月27日,汽笛鸣响,一艘崭新的渡轮从埭头镇鹅头村码头缓缓驶向对岸的筶杯村。

  “过去筶杯村哪有路啊,晚上都不敢出门。一天也只有一趟船,村民早上出岛,晚上就回不来了。”吴亚辉是筶杯村人,说起村里的变化,特别兴奋。“现在好了,晚上不用手电筒都可以到海边散步,新渡轮也投用了,进出方便多了。”

  筶杯村是一个海岛渔村,土地十分匮乏贫瘠,渔民主要以捕鱼和海产品养殖为生。长期以来,岛上没有水泥路,没有自来水,更没有数字电视和4G网络,2013年村民人均收入只有5000元,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海岛渔村。

  2014年2月,市委办干部蒋将被派驻到筶杯村任党支部第一书记,一晃就是三年。三年来,蒋将共为村里争取资金1000多万元,用于基础设施等建设,村容村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开荒开到沙滩边,种菜种到屋顶上。”这是对筶杯村土地匮乏最贴切的描述。蒋将告诉记者,由于岛上民宅密度极大,过去房前屋后只有用石块简单铺平的羊肠小道。受自然环境和地形条件约束,没有通自来水前,村民都会在自家院里修建水窖,以积蓄雨水。没有电视和网络,更让海岛的文化生活十分枯燥。

  筶杯村的基础设施之落后,给了蒋将很大的感触。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他看到村民们的生活如此困难,更加坚定了他对筶杯村“输血”又“造血”扶贫扶志的决心。“农村要发展、要变化,就要从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民生问题入手。”蒋将带着村“两委”进村入户走访群众,沉下身子听民声,最终确定驻村工作“清单”,把饮水难、用电难、行路难等问题作为工作中心。有了“清单”,蒋将便带头当起了“跑腿干部”,主动与各市直挂钩部门、区镇党委政府协调联动,争取资金和政策支持。

  在蒋将的奔波下,一个个部门伸出了援手,一项项民生工程不断落成。海底自来水管道修缮了,自来水管网进入每家每户,彻底解决海岛2500多人的缺水问题;村道硬化工程步步推进,修建了盘山路、环岛路一、二期主干道及分支村道;配套建设了排水沟和路灯,实现了岛上雨污集中收集和排放。蒋将还协调相关部门,更换了变压器,保证海岛供电的正常运转。海岛不能收看有线电视、不能上网的历史也一去不返,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了,妇女喜欢上了跳广场舞,打牌喝酒的陋习逐渐消失;老人日间照料中心竣工,乡村医疗所、留守老人食堂正紧密筹备;村部旁边,一个休闲健身娱乐的乡村公园也在有条不紊地建设中……

  “蒋将给我们带来的改变不只是生活的改善,还有精神的感染。”村干部吴春贵说,在蒋将的带动下,村里一改过去“等靠要”思想,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增强,村民的认识也大大提升,修路时,村民吴金堂更是主动拆屋为村道让路成为佳话。

  记者跟着蒋将走在村道上,水泥路平坦好走,自来水管道贴着墙角进入家家户户。路上,遇到村民,他们都热情跟蒋将打招呼,一个老大姐家里孙子满月,挑着两箩筐红蛋挨家挨户分发,看到蒋将,特别高兴地拿出一双红蛋来共同分享喜悦。

  村民吴庆发告诉记者,这三年,蒋将一心一意给我们办好事、办实事,“现在村里人都舍不得他走。”

  本报记者周凌瀚实习生杨敏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频道推荐
  • 三明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2023年工作亮点回眸
  • 三明市再添两条省级“最美乡村‘福’路”
  • 三明市114个项目获国债资金支持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