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宁为全省诉讼案件最少县 “廊桥模式”外联内合网络化
2009年寿宁全县诉讼案件1185件;2012年754件,2013年602件。年均案件数下降超百件,是全省诉讼案件最少的县份。
是什么方法让法院案件越办越少,辖区越来越和谐?寿宁法院院长林松涛说,实行“外联内合”推行无讼理念网络化讼“廊桥模式”,让寿宁慢慢实现“无讼一身轻”。
源头化讼,巧借“八方力量”
老叶与堂弟叶某同住一个屋檐下。去年,富裕起来的两家人拆旧房建新房,却因相邻土地问题发生争吵。叶某一时没能控制住自己,顺手拿起一条钢钎击打老叶的小腿,致老叶小腿骨折,经鉴定伤情为轻伤。老叶先后二次住院治疗,花费医疗费三万多元。
后来,叶某因故意伤害被寿宁县检察院提起公诉,老叶同时还附带提起民事赔偿诉状。接诉后,主审法官审阅了全部案卷材料并立即前往案发地,召集双方亲戚朋友,对细节问题及双方的想法作深入了解。庭审前,法官邀请了具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人民陪审员老吴、特别善于做调解工作的社区主任老王共同参与案件的刑附民调解工作。老吴、老王多次分别与双方当事人及其亲友话家常、念亲情、讲法理,消除当事人的隔阂,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刑事和解协议,老叶的经济损失得到赔偿。庭审当天,叶某向老叶诚恳致歉,破碎的亲情得以弥合;法院依法对叶某从轻处罚并适用缓刑。几天后,老吴、老王又到案发地,细心细致地将老叶与叶某之间的土地纠纷彻底解决了。
去年以来,寿宁法院巧借人民陪审员、化讼联络员、廉政监督员、人民调解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干部、工商联民主人士等“八方力量”,以非诉方式调处民间纠纷,诉前化解纠纷148件,诉外化解纠纷398件,分别占民商事纠纷总数923件的59%,实现以非诉方式化解纠纷超民商事诉讼案件数。
源头去讼,善用“说情人”
去年7月,斜滩镇计生户江某放养山上的羊被斜滩镇某茶厂的狗多次咬伤、咬死,私了不成,准备到法庭立案起诉。斜滩法庭庭长王晓东获知后又接到了在当地制茶业具有很高威望的茶厂老板吴某电话,想请他一定帮忙维护某茶厂权益,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影响了茶厂正常的生产经营。
原来,该茶厂老板陈某因迷信有狗就会“旺”,同时出于爱心,收养了几条流浪狗。因狗咬伤羊而惹上“官司”,他觉得十分委屈愤懑;江某则因羊被咬多次索赔不成,恼怒不已。王庭长分析后找到吴老板与他讲明相关法律规定,再请他协调配合对陈老板进行安抚,并逐一回答陈某的疑惑。最终,陈某认识到了自己的不当之处,当即赔偿江某经济损失8000多元。
一场可能激化的矛盾纠纷,在“说情人”的帮助下诉前得到了及时有效化解。
“全面了解村规民约、风土习俗,善于利用“说情人”借力打力,有时更胜于法官的法言法语。”老法官李斌说道。去年,该院通过“说情人”,有效诉前、诉外化解纠纷178件,占诉前、诉外化解纠纷总数546件的32.6%。
三级化讼让当事人理诉息访
寿宁是典型的边远山区县,群众的法律意识还相对淡薄。特别是农村,有很强的熟人型社会特征,打官司托关系、找人情是常事。为此,寿宁法院打破庭室壁垒,调动全院司法力量,创建三级化讼模式。即:一线法官“门诊”办案,快速化解各类小纷争;疑难、重大、复杂案件,上提第二级即庭长级法官接手办理;个别需要时第三级即院领导级法官介入调处。
杨某某等六人与寿宁某金属公司素有业务往来,至2010年上半年六原告被欠货款计159多万元,导致资金周转困难,经多次催讨未能追回。六原告要债无门,情绪激动,被迫陆续通过诉讼渠道清讨货款。
寿宁法院接手该系列案件后,一线“门诊”法官上门调处化讼,效果并不理想。后滚动致二级化讼叶兴娇庭长处。面对原告方证据薄弱、取证困难,大家情绪激动等问题,她坚持调解优先并制定相关疏导和调解方案,向被告方调取证据,了解事实真相。随后,通过“背靠背”、“诉讼代理人协助说理”等方法,多次耐心细致做各方当事人思想工作。她先后调动17人次院内法官参与全方位调解6次,终于成功促使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被告人当即履行标的款。
通过一个审级内的三级立体化讼,大量纠纷在基层一线得到化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自试行该模式以来,该院无一民商事案件转为申诉上访案件。
林松涛说:“寿宁是廊桥之乡,我们结合当地实际走出的这条‘外联内合’的立体化讼‘廊桥模式’。我们希望通过努力能有80%、90%,甚至是100%的民间纷争,最好能在乡村通过群众力量就得以化解。”(记者 吴苏梅 周黎晖)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