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平一80米长大桥坍塌半月 村民出行靠摆渡
10月4日,龙岩武平下营村80米长的一座石拱大桥,在夜里突然坍塌。村民回到了原始的摆渡出行方式,但他们内心慌慌,担心安全,希望早日建大桥。
桥在家门口,但老李想到对岸,得靠摆渡
事件:大桥突然坍塌,村民出行受阻
武平县中赤乡下营大桥,长80米,宽4.7米,是一座石拱大桥。它始建于1993年,但二十多年后,大桥突然垮了。昨日,导报记者看到,这座大桥有两个“大孔”,而大桥东侧的桥面,已经坍塌了十多米,裸露出“黄土和小石块”。
据当地村民回忆,4日晚间7点多,“哗啦”一声巨响,桥就坍塌了,还有两人落水,所幸没有大碍。桥的坍塌,直接影响了当地村民的出行。桥不能通行,这半个月来,村民出行只能靠摆渡。
老李介绍,这条河原本是条小河流,而在下游的“下坝电站”开建蓄水,河流水位上升,为此,“电站指挥部”在此建了这座石拱桥。“深的地方有十多米,浅的也至少有五六米。”老李说,摇摇晃晃,肯定担心安全,而且河东的学生要去河西的教学点上课,“家长要接送,非常不便”。
老李说,桥塌后,上面的很多领导都来现场查看,他希望,能尽快重建一座新桥,让当地村民早日恢复以往的出行方式。
部门:桥头有问题,长期浸泡导致
昨日,武平县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桥坍塌后,坍塌处裸露出“黄土和小石块”,并不是混凝土结构。他说,初步判断,该桥桥头两端确实没有“处理好”,加上水电站会放水和蓄水,水位不稳,而且桥长期泡在水中,导致土质松动,坍塌了。
他说,事发后,上级的专家曾下来鉴定桥梁的设计是否合理,主体结构是否安全,但水位高,还无法判断,“等水位降下后,再进行鉴定”。
随后,他告诉导报记者,目前,交通部门对于该如何处理有两种方案,修复和重建。他说,如果要修复,还需要听取专家的意见,而由于该桥的资料不全,县里面比较支持重建,“地点已初步选好,建好要2年的时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