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福建 > 龙岩 > 龙岩新闻 > 正文

龙岩高层住宅电梯狭小 急救担架难进入引重视

2014-05-03 16:21 来源:闽西新闻网 0

  “家里老人背部摔成了骨折,因为家住8楼,电梯太小,担架无法进入,120急救医生折腾了半天,只能将老人抬下楼。上下楼梯颠簸得很,为此老人和医生都遭了不少罪。电梯容不下一个担架,这不延误医生救治病人的时间吗?”近日,家住龙岩岩城莲东小区的一位居民陈女士反映。

龙岩:高楼电梯“肚量小” 急救担架难进入

  “电梯的规格怎么就不能大点呢?”接到陈女士的反映后,记者走访了中心城区多个高层住宅楼发现,目前许多高层住宅没有配备可容纳急救担架的电梯,许多患者在需要使用急救担架上下电梯时,只能望梯兴叹。这不仅不便于患者,也给救护带来难题。由此,高层住宅的电梯能否容得下“急救担架”,引发市民关注。

探访:高层住宅的电梯“肚量小”

  4月28日,记者来到陈女士所在的小区看到,电梯不大,最多承重12人。据记者目测,电梯的长度约1.5米,担架平放是无法放下的。“120急救人员赶到后,在用担架抬着家里老人进电梯的时候,无论怎么努力,就是进不去。无奈之下,急救人员只好小心翼翼地把老人抬下楼。乘电梯5分钟都不用,可那天急救人员花了近半小时才将老人抬下楼。”陈女士向记者抱怨。

  随后,记者走访了丰华商城、银河花园等多个高层住宅居民小区发现,多数小区的电梯只能容纳12人左右,1吨重,其长度一般在1.4—1.6米之间,均没有配置一部可容纳急救担架的电梯,这种现状着实让人担忧。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居民,他们表示,此前虽然没有注意高层住宅配置可容纳急救担架电梯这个问题,但想想还是很有必要配置的。“高层住宅电梯窄小,急救担架往往被拦在电梯门外,有些病人是需要和时间赛跑的,用不了电梯,就会耽误病人的抢救时间,这给医疗救护带来一个难题。”

医生:电梯狭小难倒紧急抢救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的今天,电梯间狭小和担架救护之间也正发生着越来越多的矛盾。

  “因电梯狭小造成的急救困难并不少见。由于高层住宅楼没有配置可容纳急救担架的电梯,让我们这些急诊医生较为棘手。”龙岩人民医院急诊科陈主任告诉记者,一旦高层住宅中出现脑溢血或心肌梗塞等病人,这些病人只能平卧,不能随意颠簸,而且不能耽误时间,否则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危急情况。

  当日,记者从市120急救中心了解到,常用的急救担架有硬担架和软担架两种,其中硬担架长约2米,软担架虽然可以收缩宽窄,但比硬担架还要长。所以一般情况下,如果电梯较窄小,急救人员会采用软担架,或者采用半卧位、简易担架等方式。但遇到心肌梗塞、脑溢血等只能平躺的患者,就只能采用硬担架把病人一层层从楼梯抬下楼。

  “其实,在到高层住宅小区出诊抢救病人时,许多医护人员都遇到过电梯容不下急救担架的尴尬,那个时候真的需要浪费很大的人力和物力,又很可能耽误患者接受治疗的最佳时间!”陈主任说,作为一个医护人员,从救治病人的角度来讲,他希望电梯的问题能够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建议在设计建造高层住宅楼时,考虑到医疗急救问题,每一栋高层住宅楼起码应配置一部可容纳急救担架的电梯,以便于医疗急救。

呼吁:“救命电梯”应得到重视

  采访中,不少市民表达了心中的疑问:高层住宅的电梯为何容不下一个急救担架?他们认为,开发商在建筑房屋的时候应该多一点人性化的设计,为广大的业主多考虑一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增多电梯的数量和加大电梯的尺寸。

  那么,高层住宅楼是否应该配置能够容纳急救担架的电梯呢?记者了解到,早在2012年8月,住建部与国家质检总局就已经联合发布,并实施了新的《住宅设计规范》,要求12层及以上的住宅,每栋楼设置电梯不应少于两部,而其中就必须有一部能够容纳急救担架进入。

  据岩城一位从事特检工作的相关人士介绍,新的住宅设计规范是在2012年8月份开始实行的。在此之前,则依照2003年版本的住宅设计规范。新版本的住宅设计规范对配备担架电梯进行了更为严格的规定,在此之前,没有硬性规定要配置担架电梯。因为不是硬性规定,所以早些年的许多房产项目对此普遍忽视。

  “作为特检工作而言,一般负责对电梯安全进行检验,是否设置担架电梯不在特检的监管范围。但是在检查过程中,至今为止,不论是在建,还是在售的高层住宅小区基本见不到长度能达到两米以上的担架电梯。”(记者 曾燕福 应瑛 谢丽燕 文/图)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龙岩武平两男子要跳楼 因金港新城地基太深民宅现裂缝
下一条:龙岩连城举行公祭闽王专题晚会 《闽王传奇》首演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