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福建 > 龙岩 > 龙岩新闻 > 正文

龙岩市粮食产业化经营亟待突破瓶颈 科技含量低

2014-04-08 19:39 来源:闽西新闻网 0

  粮食产业化经营是农业产业化深入发展的产物,是推动传统粮食产销向现代粮食经营转变的过程。然而,4月1日至3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我市粮食产业化经营虽然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讲,与先进地区相比,仍然存在着经营规模较小、知名品牌少、产品科技水平低等问题。

  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这不仅不利于粮食安全和粮食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而且制约着我市粮食企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龙岩市位于福建西部,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人均耕地面积少。国家统计局龙岩调查队农村调查科科长张胜捷认为,龙岩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基础相对薄弱,地形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市粮食产业化经营的进一步发展。

  “我市大部分都是山区农田,而且多分布在山坡上,且田块比较小,种植环境比较差,难以实现大规模、大面积耕作,也不利于机械化作业。”张科长告诉记者,由于历史等原因造成广大农民往往对土地具有特殊情感,以及目前尚不健全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使农民把土地看成自己赖以生存的生活来源,这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土地流转要价高、意愿低、难度大。同时,流转的土地也存在着流转随意性大、纠纷多、稳定性差等问题,导致土地集中连片程度低,不利于推进规模种植和经营。

  位于新罗区东宝工业集中区的龙岩嘉丰米业有限公司,创办于1999年10月。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如今该公司已经成为闽西地区规模最大、设施最全、现代化程度最高的集仓储、运输、加工、贸易为一体的现代粮食加工企业。

  该公司董事长苏云在聊到粮食产业化经营的话题时,他深有感触地说:“对于我们公司而言,现在最大的瓶颈就是产量上不去。”他说,在龙岩,山多田少,农田零散,尤其是成片的农田很少,因此无法实现大规模种植和成片经营,“比如,价位在每斤2.5元左右的大米,市场需求量很大,但是全市的种植规模十分有限,公司每年都要从江西、安徽等地调进该种大米三万吨左右,导致物流成本增加。”

  在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除了难以实现规模种植,科技含量低、创新能力不强,也是我市粮食产业化经营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市粮食局行业管理科科长兰福来告诉记者,从总体上看,我市粮食产业化经营的科技含量不高,企业缺乏品牌意识,投入科研的经费相对较少,从而导致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比较低。目前,除“嘉丰”等少数品牌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大市场份额外,其余的品牌数量虽多,但真正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很少,众多品牌的总体知名度还不高,拥有这些品牌的企业产值规模也不大。

  兰科长认为,只有深入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农业品牌,提高产品知名度,才能进一步拓展市场占有率,促进粮食产业化经营方式有效转变。

  市政协委员王瑞泉表示,我市粮食产业化经营的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主要是粮食产品的科技含量不足,在延伸产业链条上文章做得不够,粮食精深加工产品尚未形成,“目前,我市粮食产品的知名品牌较少,大部分的粮食加工企业仍然处于市场开发初期,粮食产业链条仍旧局限于简单的生产、加工和销售三个环节。”(记者 罗玉文 刘菲菲)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龙岩武平拉网式检查公路桥梁 确保公路交通安全
下一条:龙岩市2014年项目工作现场点评活动今日拉开序幕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