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六旬老人独居窝棚 为还数万元债务起早贪黑
陈桂华平时靠捡废瓶子赚取生活费,她很希望把医药费还给好心邻居们
一碗青菜,小半碗米煮的稀饭,从早吃到晚,这是陈桂华一天的饮食。61岁的她蜗居在福州台江中选社区一条无名巷的窝棚内。十多年来,两个女儿和丈夫相继离她而去,不仅让她经历了一系列常人难以承受的打击,更让她欠下7万多元的债务。上个月,她又因一次意外欠了邻居3000多元钱。
陈桂华不识字,连“123”都不认识,更没有任何专长,没有工作的她每月的收入只有210元的低保金。为了还钱,她起早贪黑地干活,一天仅赚20元左右。除去每天吃饭花掉的2~3元,剩下的陈桂华都立即拿去还债。
“剩下的时间,就要把债还了”
“10多年前,21岁的小女儿遭劫,被歹徒捅死。”陈桂华告诉记者,丈夫因此心情郁结,卧床几年后离世。更大的打击发生在4年前:大女儿患上肺癌,人没救回来,还让陈桂华欠下了7.8万元的外债。从那以后,陈桂华孤身一人生活,而她生活的重心,则落在了还债上。
早上9点,陈桂华开始在家里折纸元宝,一直折到夜里10点。之后,她到榕城古街一带拾矿泉水瓶,凌晨一两点才回家。两年来,她如此日复一日,即使这么辛苦,一天的收入才20元左右。为了省钱,她每天花2~3元用来吃饭,最多不超过5元。
2年来,陈桂华已经还掉了2万元。对于她这样一个体弱多病的文盲老太太来说,这几乎是个奇迹。
陈桂华说,“我感觉身体不好,很不好。今年六十多了,不知道还能活多久。”但一想到背负的一身债,她又继续干活,努力攒下每一分钱。她一直说,“我这辈子剩下的时间,什么也不想,就是要把债还了。”
“这已不是邻居第一次帮自己了”
去年开始,陈桂华有了一个“养鸡还债”计划,她买来10只小鸡,养大了下蛋。“禽流感”期间,社区工作人员上门杀鸡。“才下了两百多块钱的蛋,鸡就被杀了,”陈桂华说,“他们每杀一只鸡,我就大哭一次。”
陈桂华最后还是藏起两只鸡,这两只大难不死的母鸡活到了现在,身上的羽毛已经斑驳无光,但时常会下个蛋,让陈桂华改善一下生活。上个月,因为附近居民投诉,城管部门上门,让她把剩下的鸡也处理了。舍不得的陈桂华和工作人员发生了一些冲突,一激动,诱发了心脏旧疾,当场晕倒。
邻居们赶紧把她抬进医院,给她买药、挂瓶、吸氧。陈桂华清醒过来后,舍不得医药费想走,被邻居们按住了,邻居说:“你要先救命才行!”
这次生病,花去了3000多元,而这些钱,全是邻居们自发筹集而来的。陈桂华说,这已经不是邻居们第一次这么帮自己了。
“记得他们的好,就不能欠他们钱”
陈桂华不识字,但她坚持一个朴素的理念:欠债还钱,做人要讲信用。如此执著地挣钱还债,陈桂华还有自己的理由,“他们人太好了,我不能欠他们的钱。”
虽然不识字,无法记录,但她对每一次好心人的帮助如数家珍:老房拆迁后,邻居帮找了一个三面保护工地水泵的围墙,再找来旧门窗、毡皮、木板,为她搭起屋顶;大雨后“屋子”漏水,邻居们会主动来为她加固维修;协和医院有个医生,看病时给她塞了400块钱……
陈桂华说,帮助她的人都不宽裕,有些还是退休工人或下岗工人,生活也不容易。所以,只要手上钱超过10元,她就拿去还债。除了还钱,最近几年,每次遇到邻居家有什么喜事,陈桂华都不去,倒不是因为要礼钱——大家都不会收她的钱,就是想让她去吃顿好的。陈桂华说,她怕自己把“霉运”带给别人,所以找各种理由推辞。
临行前,记者对陈桂华说:“世上好心人很多的,我们相信会有人帮助你还上债的。”
陈桂华听后,哭着笑了,说这是她这段时间听到的最让她高兴的话,“我不知道自己哪天就走了。我不想走的那天,还欠着钱,变成一个不诚信的人。”(记者 廖庆升 关铭荣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