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半岁大男童误食别针 卡在稚嫩的喉间
别针(画圈处)的一头嵌在了喉间肉里
海氏急救法示意图
点点才6个多月大。因为月初患了一次感冒,为了孩子尽快恢复健康,爷爷奶奶特意去求了一个保平安健康的护身符,用约1厘米的小别针,别在点点贴身穿的长袖棉T恤的右胸前位置。
前天下午1时许,点点安静地呆在里屋,用双手抓着什么东西,一个劲地往嘴里塞,护身符已被取下,上面的别针不见了踪影。
妈妈说,看孩子没什么异常,所以也没放在心上。
但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点点竟然开始咳血丝。
别针卡在喉咙里了,针尖一头已打开,呈“V”字形,一头插在肉里,插入的位置是在喉咙声门和气管部位,手术稍有不慎,可能会造成出血、穿孔,再加上点点年龄小,麻醉以及手术的难度高。
前天下午4时许,点点被从平潭当地医院送往福建省立医院耳鼻喉科。
“孩子误吞后没有出现呛咳,因此,判断是在喉咙声门里。”副主任医师黄少鹏用直达喉镜看清别针后,用硬物钳夹住别针圆钝的另一头,成功将别针取出。
点点脱离生命危险。
□专家提醒
“都是家长疏于看护,才导致出事。”黄少鹏提醒,1岁到3岁是异物卡喉的高危年龄段。家长一定要将家中小件物品放好,如硬币、扣子、徽章、玩具上脱落的细小零部件。由于宝宝缺乏一定的辨识能力,以及对“食物”的好奇心,很容易误食此类物品。在给1~2岁的宝宝喂食时,不要选择花生、杏仁之类容易引发卡噎的坚果。异物如果卡在声门位置,十分危险,“这种情况随时有穿破喉咙的危险,一旦穿破则可能导致大出血”。
一旦发现孩子卡噎,尤其是出现剧烈呛咳、脸憋得青紫等气管异物危机情况,要第一时间采取“海氏急救法”排出异物,即将宝宝放坐在腿上,背部紧靠着大人的胸部,大人用手使劲向后向上挤压宝宝的上腹部,压后随即放松。同时立即送医院急救。“如果未出现呛咳的现象,即是异物卡喉,切不可吞食食物,必须立即送医抢救。”(记者 江方方 林丹 实习生 王路遥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