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泰雅姑娘福州“原梦” 小店汇聚台湾少数民族特色
在三坊七巷的黄巷内,有一家汇聚了台湾少数民族特色的餐饮店,台湾泰雅女孩石晏菱的梦想正在这里悄然绽放。
走进这家名叫“原梦餐艺”的小店,不足20平方米的空间就像是一间台湾少数民族文化博物馆。用餐时,你能尝到阿美人喜食的薄皮辣椒、布农人的特产梅醋、泰雅人和赛夏人的传统野生食材马告;环顾四周,你还能看到鲁凯人的陶壶及琉璃珠等手工艺品、印着16个少数民族部落图腾的窗帘布,以及十余幅反映各部落生产生活的摄影作品。
“原梦餐艺”创建于去年10月,之所以叫“原梦”,正因为它承载着这位泰雅姑娘对家乡文化的热爱,更有对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期许。
石晏菱成长于花莲山区,小时候最喜欢同族人围着篝火,听长辈们讲述那些古老的故事。“台湾少数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他们的文化都融入了语言和舞蹈音乐及特有的文化手工制品中。”如今城市化进程加快,怎样保护传承少数民族文化,成了石晏菱苦苦思索的问题。几年来,她跋山涉水,走遍了台湾16个少数民族部落的聚居地,认识和了解他们的文化。热爱设计的她,还将他们的图腾设计成各种艺术作品,其中一幅设计图获得了2016年台湾彩绘火车一等奖。
“台湾少数民族都分布在山里,生产生活环境都相对落后,但也因此留下了非常珍贵的技艺。比如邹人的揉皮技术、泰雅人的土窑烧、太鲁阁人的多金属簧口簧琴等。”提到这些,石晏菱显得兴奋不已。“就像餐厅的灯罩,原型是泰雅人捕鱼的工具‘渔笙’,它进孔大,出孔小,目的是为了放生小鱼,体现了泰雅人‘生生不息’的理念,也能给现代发展提供一些启示。”石晏菱一直希望将这些文化介绍给更多的人,尤其是大陆的同胞。
2013年,石晏菱第一次踏足榕城。“这里的山水、古建筑,像极了我的家乡,我毫不犹豫地决定在这里创业。”3年后,石晏菱带着她的梦想落户福州市台创基地之一的“唯美客文创聚落”。
追梦的过程没有坦途。由于地域差异,“原梦餐艺”的运营面临着诸多困难,店员的培养与原材料的购买等琐事时刻困扰着石晏菱。“台创基地就像避风港,这里的创业者与工作人员如家人一般对我提供帮助,福州市民也非常地热情,让我更加坚定在此发展的决心。”
如今,“原梦餐艺”逐步进入正轨。不但餐厅的美食得到了更多人的喜爱,石晏菱还不定期招募少数民族团队参与台创基地举办的各种少数民族舞蹈表演、文创商品展览等活动。接下来,石晏菱还将组织美食沙龙和手作美展等活动,进一步打开大陆市场。
“纵使辛苦,创业也不能脱离初衷。我希望‘原梦餐艺’成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舞台,让各民族的人更加了解彼此,增进感情。”石晏菱道。(记者 林洛羽 实习生 赵昕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