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老人寻抗美援朝时福州战友 50多年未联系
“再不见可能就再也见不到了。”友人不经意的一句话,让82岁高龄的蔡作植辗转反侧几夜未眠。昨日,远在安徽的蔡作植老人联系本报,希望能寻找到当年同在朝鲜战场上出生入死、此后50多年未联系的郑亦光和陈祖德两位福州老战友。
八旬援朝老兵说起生死战友情
“我想他们了!”电话那头,蔡作植老人动情地说道,“不知道他们现在身体怎样,即便只是看一眼他们的儿孙,我都觉得后半辈子没有白活”。蔡作植老人告诉记者,最近晚上,他会梦见与战友在战场上拼死杀敌的情景。老人说到动情之处,几近哽咽。
对于亲历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蔡作植老人与他的战友而言,这场战争影响着他们的一生。电话中,老人向记者讲述着当年与郑亦光和陈祖德的战友情。
“战友之间的情谊不能用时间来衡量,它是一种以生命为代价的感情。当几个战友活着从朝鲜战场上走回来的时候,就注定了这段情谊牢不可破。”蔡作植说,1950年4月,他所在的部队前往江苏昆山做渡海战役前的准备。在那里,他认识了郑亦光和陈祖德,因为工作关系,他们时常联系,备战之余还一起打球。同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他们一起被编入25军59师176团,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经历同一战争3人一同回国
战争期间,蔡作植先是从事文化教员工作,因为精通外语,后来被调到政治处。郑亦光和陈祖德则被派往前线。“经历过惨烈的战斗后,看到老朋友还活着,除了激动,心中就只有感恩了。”蔡作植说,1952年从朝鲜战场上回来之后,发现很多相识的战友都在那场战争中失去生命,在众多好友中,只有他们3人活了下来,此后经过了多次调防,3人也一直在一起。
1958年之后他与战友失去联系
1954年,蔡作植在一次身体检查后,医院认为他的身体已经不适合参加战斗部队,随后将他安排到地方院校任职。同年,蔡作植考取了复旦大学法律系。1955年的夏天,因为想念老友,蔡作植特意回到福州与住在仓前山的战友郑亦光共处了两日,叙往事、唠家常、谈理想、说未来。
“郑亦光和当战士那会儿一样爱笑,也爱逗人笑。”蔡作植说,大学四年,他与两位战友还保持书信联络。1958年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安徽,两位战友可能因为家庭搬迁原因,就此失去联系。
老人委托晚报寻找当年战友
“前些日子与老朋友聊天时,他说福州变化很大,而且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所剩无几,当时特别震惊,想着如果再不寻找老战友,以后可能就再也见不着了。”蔡作植说,如果两位老战友还健在,今年大概有80岁。
上月,蔡作植托福州亲戚寻找战友下落,可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线索,所以他特别希望通过福州晚报寻找到当年参加抗美援朝的25军59师176团中的郑亦光和陈祖德,或者是他们的家人。蔡作植表示,如果能找到他们,他将会来福州和他们相见!希望这两位战友或战友的家人在看到报道后,同福州晚报热线968800或者蔡作植老人的亲戚陈女士联系,陈女士联系方式为83842248。(记者 张旭 罗谦 文/摄)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