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福建 > 福建新闻 > 正文

福清3个“亿元村”苦恼:住着小洋楼 面朝黑水沟

2012-05-24 15:43 来源:福州日报 0

  一条约10米宽的水渠,沿着村道穿过海口镇岑兜、南厝、东阁3个村,最后流入福清湾。水渠的两岸,是一排排漂亮的小洋楼。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路经此处的行人,都要捂着鼻子,快速跑开。

  村民们指着水渠说,这原本是一条清澈见底的河渠,近几年饱受污染,又没有治理,如今成了臭不可闻的黑水沟。他们认为,河渠受污染,源头就是上游的一些家畜养殖场。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

  小洋楼边的臭水沟23日上午,记者沿着福清大真线驱车前往海口。快到龙田镇时,一股难闻的恶臭从车窗飘了进来。同行的吕先生告诉记者,这就是附近家畜养殖场传出的气味,已经很多年了,去龙高一带的福清人都知道。

  顺着气味,记者在一处标有南厝村路牌的地方,转到一条村道。与村道并行的是一条河渠,吕先生介绍,他们当地人称河渠为“直沟”,作为排洪、灌溉用。

  伴随恶臭的是灰黑色的水面,漂浮着一团团黑色物质。记者看到,随处可见的垃圾,一堆堆地漂在水中,占据水道,使原本宽阔的水渠渐渐变窄。

  沿着村道,水渠也是一直向前,恶臭不减,就这样一直穿过岑兜村、南厝村、东阁村,直至入海。虽然到了南厝村中央时,河道垃圾少了些,但水仍然是黑的。黑水沟外,村里面一栋又一栋整齐漂亮的小洋楼却格外显眼。

  3个村中的岑兜村是民族英雄林则徐的祖居地,早在上个世纪90代,这个村子就已是福清赫赫有名的“亿元村”。虽然经济宽裕了,但村民们却整天与黑水沟打交道,已有10年之久。用村民自己的话来说,他们过得有点“苦不堪言”。

  自己种的菜不敢吃“以前这里的水很好的,这几年污染成这样,臭得不行。”采访时,一姓陈的依伯说,小时候,他们都到河沟里钓鱼、游泳,沟里有鲤鱼、鲢鱼以及各种鱼虾。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河沟就越来越黑,现在鱼虾死绝了。陈依伯告诉记者:“要是连续大雨,污水四溢,只能呆在楼上,根本不敢下来,楼下都是水。”

  不过,村民们的生活仍离不开这些河渠。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因尚未通自来水,岑兜、南厝等村的村民主要是靠自挖机井取水饮用,而灌溉农田的水则是从黑水沟里直接抽取。

  南厝村一名村民这样形容他们的处境——到村里的菜市场买菜,一般要问一下,这菜是哪个村种的,要是来自上述3个村的,肯定不敢买了,甚至一些菜农都不敢吃自己种的菜。

  都是养殖场惹的祸是什么原因导致“直沟”变黑,给上万人的生产生活带来影响?一村民向记者道出其中原由:真正污染这条水渠的是上游的家畜养殖场。

  10多年前,村里为了发展农村经济,大力发展养殖业,一下子在河道附近建起了100多个养殖场。“大的养殖户有近万只鸭子、小的也养了几十只猪,猪和鸭子等的粪便因雨水被冲进河沟,之后又渗透到地下水,而粪便发酵后产生的氨气又随风飘散到村庄。”一名岑兜村村干部说。

  大量养殖场的出现,虽然为村民带来了丰厚的收入,但也使附近村庄的生活环境受到极大的影响。受灾最大、最直接的当数这条“直沟”,很快,一条原来河宽水清的河道变成了“死水沟”“臭水沟”。去年,这些养殖场虽拆除了一些,但依旧有些养殖户不愿意拆除。

  “有了好的环境,才是真正的富有。”村民们说,他们不敢奢望河沟能回到满是鱼虾的年代,只求微风吹过时,空气中不再有恶臭,而水沟不再只有一种黑色。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刚买的二手房却被查封 检察院帮市民“要”房子
下一条:2012年福建省高招实施细则出台 高考6月7日—8日举行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