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窃取 欺诈泛滥 网络安全乱象何时休
两天时间就在某赌博网站输掉了辛苦打工的2万块钱;网上购买了一款LV包用于求婚,却因为买到假货,导致三年的恋情告吹;通过网络办理假证……连日来,诸如此类涉及当前互联网信息安全的报道频频见诸各类媒体。记者发现,360公司成为了报道中的问题源之一。
获取用户隐私360“技”压群芳
近日,市民张女士经常恰巧在汇款前接到陌生人发来的诈骗短信,对方还将自己的财务状况了解得一清二楚,“我感觉自己的电话肯定被监听了。上网一搜,竟然发现关于窃听设备得批发、采购、销售等内容居然被置顶。另外还有一些远程监听器、隐藏式针孔录影器手机及电脑监控软件等,这些犯法的东西怎么上的网?竟然还在公开售卖。”张女士对此很是愤怒。记者了解到,张女士正是通过360搜索到如上非法产品信息。
据悉,中国消费者协会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期间披露的报告数据显示:360在“获取用户隐私”、“监控用户上网行为”等方面,分别以39.8%、30.4%远超行业同类软件;在“强制删除、卸载或拦截其他正常软件”等涉及伤害用户选择权的行为上,同样以41.3%的比率“夺魁”。
虚假推广与网络赌博成毒瘤
据报道,日前,重庆小伙小罗在网上购买了一款LV包。以此来跟相恋3年的女友求婚,却因为被女友发现包是假的,求婚不成反被甩。联络客服人员要求退货却并未成功,小罗于是转而向媒体投诉,此事随后得以曝光。涉及推广该骗子网站的360公司发布声明“协商理赔”,然而人财两空的小罗余恨未消:“钱能让我女朋友回来吗?!你们公司今后不要再给骗子网站做广告了。”
除了虚假推广之外,网络赌博成了互联网安全的另一个毒瘤。李女士(化名)就深受其害。李女士与丈夫通过打工攒下一些积蓄,准备在城里开个小餐馆。谁知道丈夫上网打牌,仅仅两天时间,就输掉了2万块本钱。据悉,该赌博网站同样被360置顶推广。
行业乱象丛生专家呼吁监管执法
此外,3`15期间,不少媒体曝光了网络造假办证黑幕:通过360搜索推广网站即可购买“假教师证”、“假律师证”、“假毕业证”等。网络欺诈行为,不断翻新花样来欺骗消费者,甚至形成了众多网络诈骗黑色产业链,隐蔽且手段多样化,消费者防不胜防。
专业人士指出,目前,以360为代表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未牟取暴利,肆意助长各类非法产品销售、虚假广告、钓鱼欺诈等行为,屡禁不止,严重损害了公众权益。专家表示,网络服务提供商难辞其咎,呼吁相关部门加大力度监管与执法,构建安全的网络消费环境;“被侵权的网友在寻求赔偿的时候应该知道网络服务的提供商与侵权者承担连带责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