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数码科技 > 正文

打车软件新品发布会遭同行砸场 泉州手机打车软件兴起

2013-12-20 18:38 来源:闽南网综合 0

打车软件新品发布会遭同行砸场

  前天,大黄蜂和快的打车合并后的首次新品发布会上遇到了不速之客。

  这场战役的守擂方是--大黄蜂快的;攻擂方是--易到用车;对决地点就是大黄蜂在上海的新闻发布会现场。

  快的-大黄蜂举办发布会,为了宣布推出新产品"商务车"。却不料事先得到该消息的易到用车团队手举抗议横幅,闯入会场中,并与现场保安发生了肢体冲突。

  易到用车团队:你去把你们领导找出来,我就是来和你们沟通这个事情。我们所有司机的信息,我们所有的资源,你听见没有……

  面对易到窃取信息,抄袭程序的指责,快的打车COO赵冬则向媒体表示,所有信息来源于与快的和大黄蜂合作的汽车租赁公司,并非剽窃。这一事件让打车软件间的激烈竞争彻底在公众面前曝光。虽然这半年来,关于打车软件的消息并不多,但现在打开手机上程序商店,就明白这看似平静的江湖,不过是血雨腥风发生得悄无声息罢了。

  搜索打车软件,曾经一刷十几二十个的软件们如今只剩下了寥寥几位。原因很简单,烧钱闹腾的。烧钱干嘛?返现抢用户、送礼抢司机,为的就是市场份额。砸钱在互联网领域从来不是新鲜事,但真的不是每个人都砸得起。

  目前,打车软件得以续命的唯一办法在于争取更大的投资。比如快的背后有阿里巴巴,嘀嘀打车背后则有腾讯,而也算行业先行者的摇摇招车则因为无人输血已经是步履维艰,双雄争霸的局面出现端倪,但老子有钱儿子却躺着玩命花就叫败家子。

  滴滴打车创始人程微:乘客也不收钱、司机也不收钱、很多人就说你做这个生意是干什么的?我现阶段百分之九十九考虑的都不是赚钱,但以后一定有盈利模式,不赚钱的企业是不道德的。

  从诸侯混战一路打到了二分天下,赚钱成了高悬空中的那个红绣球。打车软件的盈利模式是什么?全貌或许还不清晰,但可以肯定的是,商务租车业务就是这迈出的第一步。大黄蜂将按一定的比例向每笔交易收取佣金。快的-大黄蜂不惜惹恼易到用车,拓展盈利模式,似乎离绣球近了一步。

  此前,嘀嘀打车和快的-大黄蜂间火药味已经很呛人。快的指责嘀嘀楼宇电梯广告不雅。嘀嘀打车客户端向司机推送的语音信息,请司机"不要随意安装多个软件",并称该软件近期新增了支付宝付款功能,可能不安全。虽然嘀嘀语音信息未提及具体的打车软件,但很容易联想到快的打车。可以预见,互联网市场中,行业大佬互相责难的局面,或许也将很快出现在这个江湖里了。(记者 刘祎辰)

泉州手机打车软件悄然兴起

  最近一周,一款名为“快的打车”的手机软件,在泉州年轻的哥中迅速走红:安装之后,只要网络畅通,就能跟要打车的乘客联系,谈拢价格,载客走人。

  昨天下午,记者体验了一把,确实方便,不过也存在隐患:比如双方约好了,乘客却上了其他车,或者的哥先拉到其他乘客,这样的爽约情况也不少。而且,交通部门表示,这种打车软件的规则是价高者优先,违反物价规定,可能导致叫车难更严重。

记者体验
手机轻点的哥就打来电话

  昨日上午10点,的哥彭师傅正在市区江滨北路开车做生意,挡风玻璃后的手机,突然“叮咚”一声。“生意来了!”降速、打灯、靠边,彭师傅迅速点开了手机,一条信息显示南环路有乘客要打的,“太远了,不去!”彭师傅回复。

  “现在好多的哥都在用这个,还真能多拉到客人!”彭师傅笑着说。

  记者在市区新车站附近发现,很多年轻的哥都在用该软件抢客,有人面露喜色开车而去,有人放下手机拍腿大叫“慢了一步”。

  在市区临漳门附近,记者用手机打开该软件网站,发现有两个客户端可以选,分为乘客版和的哥版,下载启用前,需要输入诸如手机号、QQ等信息,启用后显示500米范围内,有30部出租车;输入起点和终点、多长时间后搭车,还有给小费的功能。确认价格后,很快显示下单成功,然后一个的哥就打电话过来。

市场反馈
新鲜事物多为年轻人在用

  在泉州市场上,主要有“快的打车”和“嘀嘀打车”两种打的软件,但普及度并不高,多是年轻司机在用,有些司机就算装了,也没怎么用。

  “我都中老年人了,手机也是旧款,装不了。”50岁的陈师傅说。凌师傅已经用了一星期,一般都是在比较偏的城乡接合部,或者高峰期使用。抢单成功之后,通常打电话联系乘客,要先谈好价格,高峰期也是这样。

最怕爽约有人喜有人烦

  一部智能手机,一个打车软件,就能实现点对点打车,应该大家都喜欢吧?实际上并不如此。

  “出租车是公共资源,应该要平等使用,不少年轻的哥这样抢客,扰乱了市场价格,是不是该有人管管?”不会用软件的陈师傅有点烦。

  不过,用了打车软件的乘客和的哥,也是喜忧参半。

  “是挺方便的,但怕被对方放鸽子。”的哥彭师傅前天就遭遇被放鸽子。当时抢单后,他正从临漳门赶往见龙亭小区,可到了却不见人,电话一问,对方已经打到车先走了,“还浪费我油钱和时间”。

  市民刘先生半年前就装了软件,但他在被的哥放过一次鸽子后,就没再用过。“我去洛江办事,联系好一的哥,结果他在路边拉着人先走了!”刘先生没啥办法。

  的哥凌师傅只在经过比较偏远的区域,或者高峰期时,才使用打车软件,“虽然使用软件不要钱,但是现在软件刷新订单、电话联系、语音聊天,都得算流量和通话费呢!”

部门说法
出租车公司:个人行为不好管交通委:爽约风险的哥自己承担
若遇到爽约等纠纷,出租车公司和主管部门管吗?

  记者致电市区几家较大型的出租车公司,得到的回答都比较一致:公司不支持,但是也没办法去反对,“安装软件是自发行为,也没有规定不允许这样做,还真是不好管”。根据初步调查,使用软件者,都是比较年轻的出租车司机。目前,并没有发现因此影响行车安全的。

  泉州市交通委相关科室负责人透露,早在去年,泉州市区曾有推广类似叫车软件的计划,不过因为涉及面较广,需要进一步研究。近期,北京、上海等地相继叫停该服务后,泉州就打消了这一念头。但该负责人也表示,这种软件缺少行业监管,出价高者优先,违反物价规定,可能使叫车难问题更严重。出租车司机安装叫车软件,属个人行为,并没有相关管理规定,遇到爽约等由驾驶员自己承担风险。

思考:
叫车软件可以走多远?

  在泉州还属于新生事物的“打车神器”,在北京、上海等各大省会城市都已普遍存在。

  今年7月1日,北京率先推出《北京市出租汽车手机电召服务管理实施细则》,明确了手机电召服务商纳入全市统一电召平台、在出租汽车行业开展手机电召服务的准入和退出条件。该准则规范了出租车公司、软件商及出租车市场。今年8月20日,北京交通委推出了首批4款“正规”打车软件。

  据资料显示,在北京之前,深圳已率先叫停打车软件,要求各出租车企业“立即开展自查自纠,全面排查驾驶员队伍,对已经安装手机召车软件的驾驶员必须责令卸载,不得继续使用”。

  根据易观智库发布的数据显示,叫车软件“快的打车”、“嘀嘀打车”分别以41.8%、39.2%比例占据打车市场绝大部分份额,整个市场出现双寡头局面。

  而叫车软件在泉州可以走多远?我们需要的究竟是怎样的一种便利?这需要市民和有关部门一起思考。(本网记者 徐锡思 苏碧蓉)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盘点2013年科技数码行业失败的产品(图)
下一条:PULSE动能跳绳 边锻炼边给你的手机充电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