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首推手机流量季度套餐 中国电信到期可顺延
手机流量按月计费、过期作废的合理性问题,一度引发包括《中国消费者报》在内的媒体关注与讨论。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近日从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获悉,经上海市消保委会同上海市通信管理局多次与相关电信运营商进行沟通后,截至1月6日,三大运营商的季度流量产品均已上线,这也意味着手机流量季度计费方式率先在上海正式实现了全覆盖。
据介绍,中国移动推出的30元季度包(210兆)和60元季度包(450兆),分别对应原本的10元月度包和20元月度包,超过3个月后流量不再自动顺延。中国联通推出了30元季度包(300兆),到期后不自动顺延。中国电信推出了10元、20元、30元的“天翼流量卡”,分别对应60兆、150兆和300兆的流量,在90天的有效期内可无限叠加。
记者注意到,三大运营商的季度流量套餐中,有效期均为90天,除了中国电信可以无限叠加以外,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仍规定“到期后不自动顺延”。尽管如此,相比之前的按月计费,消费者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可以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选择最为适合的手机上网流量套餐。
2013年7月,上海市消保委针对信息消费现状、信息消费发展趋势、手机流量等消费者普遍关心的问题,组织开展了全市范围的信息消费问卷调查。调查显示,手机流量按月计费、过期作废的合理性问题,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激烈讨论。有54.43%的消费者认为不合理,45.57%的消费者表示可以接受。近七成的受访消费者希望手机流量能实现跨月度计费,以方便消费者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安排、合理使用。
为进一步促进信息消费,上海市消保委会同上海市通管局多次与相关通信运营商进行沟通,并于2013年8月20日召开了“提升电信服务、促进信息消费”座谈会。座谈会上,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营商公开承诺,在原有月度流量套餐的基础上,推出以季度为计费周期的手机上网流量套餐。
截至1月6日,三大运营商的季度流量产品均已上线。此举意味着消费者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可以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选择最为适合的手机上网流量套餐。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