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消费主张 > 正文

安溪以国际眼光发展现代茶业

2011-05-18 23:57 来源: 海峡都市报闽南版 0

  收获时节,安溪茶业在国际化道路上大步迈进,现代茶业成果丰硕,惠及茶乡百姓,令人欢欣鼓舞。作为安溪的民生工程和支柱产业,茶产业的发展牵动人心,是安溪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的产业。据了解,从2008年起,安溪县连续3年实施中央财政支持福建现代农业(茶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3年来直接受益农户达7100户,辐射推广标准化生态茶园建设19万亩,带动周边5万多茶农的发展。

  安溪县农业与茶果局局长蔡建明表示,项目实施3年来,在中央资金的带动下,茶农、茶企、茶叶主产乡镇加大对茶业建设投入力度,积极参与安溪县现代茶业生产发展项目建设,助推安溪茶业转型升级,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他以数据罗列出安溪过去三年所取得的突飞猛进发展:安溪现代茶业生产发展建设项目累计总投资14321.35万元,累计完成标准化生态茶园建设36040亩,实施低效益茶园品种改良2870亩,建设茶树良种繁育基地220亩,设立茶树病虫害测报点2个,修建8000㎡茶叶标准化加工厂房1座,带动项目区茶农持续增收,2010年项目区茶农平均收入达8400元。

生态茶园为茶农“聚宝”

  茶业要发展,生态是基础。蔡建明告诉记者,项目统筹兼顾茶园大生态与茶园小气候,完善茶园道路设施与水利设施,结合病虫害测报点、低效益品种改良等子项目建设,把生态茶园建设与安溪县“百座茶山绿化行动”相结合,一批有代表意义的示范片生态茶园脱颖而出,一些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的建设模式正在形成,影响和带动着广大茶农走建设生态茶园之路,初步形成了五个建设建设典型即茶农主动配合型、企业基地带动型、专业茶场引导型、茶业合作社组织型、科技入户示范型等先进典型示范基地。

  安溪龙涓乡,是安溪出好茶的乡镇之一,现代化的茶庄园逐渐走向规模化。著名茶企华祥苑、中闽魏氏、安溪铁观音集团、福建品鲜等纷纷在龙涓投资兴建上规模的生态茶园基地,就连中国当代茶界泰斗、逾百岁高龄的张天福教授,也选择龙涓,以福建张天福茶叶发展基金会的名义,投资兴建2000亩标准有机茶示范基地,龙涓的茶庄园建设在全国都占据先机。

  “立体生态茶园”是安溪的一道亮丽风景。据了解,安溪现代茶业项目实施以来,以立体循环种植的生态方法打造的生态茶园越来越多。记者看到,安溪的众多茶园周围的树木、杂草,都保留完好,开路造成的植被空白,也补种各式植物。安溪县城厢镇同美村阆苑岩的一茶园经营者谢清溪介绍说,基地一开始就按照生态茶园的标准建设,注意原生态环境的保护,现在,300多亩茶园,坚持使用农家有机肥。为此,他还在山上养了上千只黑鸡和几十只羊,鸡粪、羊粪经过发酵后,可用作肥料。“茶叶采摘后,把鸡鸭分散到茶园放养,等茶树快发芽时,再把鸡圈养起来。这样,既可给茶园松土,增肥,又能去除虫害。”谢清溪说。“茶园真的不用喷农药?”面对记者疑问,谢清溪笑了笑:“茶园海拔500多米,气温较低。另外,这里的茶园相对独立,不会受病虫害。而良好的树木植被,有益生物的繁衍,也控制了病虫害的发生。”他告诉记者,茶园每季生产的毛茶,都送到茶叶质量检测中心检测,产品100%合格,在市场上很畅销。安溪“立体生态茶园”不仅产出了好茶,还成为茶农的聚宝盆。

茶产业优化促茶农增收

  安溪县茶叶技术推广站站长杨文俪告诉记者,得益于现代茶业项目基础性、连续性建设示范带动功能,以生态茶园建设为中心,品种改良、良种繁育、标准化加工等为辅,在丰富茶园生态的同时,改善了茶园生产因素,进而提高了茶叶品质,促进了茶叶增效、茶农增收。

  据了解,2008年,项目区茶叶单产75公斤/亩,较项目实施前单产提高了5公斤/亩,茶农人均纯收入达7118元,较项目实施前增收650元;2009年,项目区茶叶单产80公斤/亩,较项目实施前单产提高了5公斤/亩,茶农人均纯收入达7900元,较项目实施前增收782元;2010年,项目区茶叶单产90公斤/亩,较项目实施前单产提高了10公斤/亩,茶农人均纯收入达8400元,较项目实施前增收500元。

  记者从安溪各产茶乡镇了解到,现代茶业为各乡镇的茶产业发展安上了加速器。2010年,感德镇全镇拥有茶园面积5.8万亩,茶叶总产量4700吨,涉茶总产值12.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250元,比2005年的5852元增长了75.15%,广大茶农实现了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愿望,被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评为“中国茶叶第一镇”。虎邱镇2010年经泉州出入境检疫检验局安溪办事处检验,出口茶叶739万美元,平均价格提升64.8%,内销茶叶平均每公斤增至115元,比增10%以上,合作社数量已经从2009年的23家增长到今年年初的33家,基地茶农平均每亩茶园增收600多元……

科学做茶茶业从“一元”走向“多元”

  在安溪,现代茶业产业的功能在逐步延伸,茶业向多元化发展。据悉,在现代茶业项目支持下,张天福有机茶园落户安溪,中闽魏氏茶庄园、华祥苑茶庄园等2个茶庄园已初显规模,积极开展学习借鉴法国葡萄酒庄园生产经营模式,初步形成集茶叶种植、加工、旅游、文化等于一体的综合型茶庄园,逐步由传统茶业的单一生产功能向综合功能发展,展示了生态、旅游茶业之路,突破了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引领安溪茶业转型升级。魏荫名茶铁观音发源地茶庄园、八马茶庄园、安溪铁观音集团凤山茶庄园、高建发茶庄园等新一批茶叶庄园建设在有序推进,不断推进安溪茶业跨越提升。

  蔡建明告诉记者,3年来的生态建设,在充实和完善茶园基础设施下,茶园生态效益显著,茶园病虫害发生几率明显降低,直接降低了农业投入品的用量和使用成本。而这一成果是在多部门的携手努力下达成的。据了解,安溪依靠现代茶业项目下的茶科所、长坑珍田等2个病虫害测报点,积极发挥病虫害预测报功能,3年来共累计发布《病虫情报》35期共3500多份,“农信通”信息150多条,每条每次发送到3万多个茶农手机上,将每期的病虫情报及防治措施报给县电视台,并安排在黄金时间进行播放,指导茶农科学防治病虫害,提高了茶农对病虫害防治的科学性。

□访谈

现代茶业使茶产业全面实现“四化”

  谈到现代茶业的目标及成果,蔡建明归纳出了四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安全化。他认为,现代茶业建设不仅让安溪茶产业实现了增产、提质、增收,还促进茶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了生产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安全化。

  安溪现代茶业取得显著成效的秘籍是什么?蔡建明抛出了“责任”、“宣传”、“科学”、“机制”四大经验。他告诉记者,3年来,为保证项目建设有序实施,安溪县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分工协作,齐抓共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积极推行“项目法人负责制、项目建设招投标制”,与实施单位负责人签订项目建设承诺书,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同时,还对项目建设的重大意义进行广泛宣传,深化广大干部群众对项目建设多层次多方面的认识,增强项目实施的影响力。围绕建设任务要求,领导小组组织县财政局、农茶局等技术人员深入项目区,实地走访各建设地片,加强技术支持与指导。如针对安溪茶园有相当部分在高海拔地区,技术人员建议高山茶园种植塔松、美国松等耐寒、病虫害少、成活率高、景观性强的树种。确保中央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安溪县根据项目单位和施工单位实施进度,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查勘与核实,分批进行拨付……(本网记者 林桂平 林良标 黄谨)

分享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安溪茶叶抢滩国际高端市场
下一条:小危:酒吧调味人生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