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财经新闻 > 正文

孙锡良:中国参与“欧债危机”仍需三思而后行!

2012-02-19 17:32 来源:海峡都市报 0

据说,中国政府打算参与欧债危机的解决进程,规模可能大到超过1000亿欧元,也就是一万多亿人民币(具体数额暂不详)。这样的决策,按道理讲是一个集体讨论的结果,虽没有通过人大辩论表决,但肯定不缺乏经济、金融专家和经济官员的思考。如果严谨一点的话,最好还是公布一下如此庞大投资的细节,供全国人大常委会讨论,供大众讨论。从过去的“救美国”到今天的“救欧洲”,我始终有一种感觉:中国很多人还在固守“赚钱”的思维,都幻想危机一过去,就等着提篮子捡蛋。

事实上,这可能吗?我看是不可能的。中央政府现在拿着巨额的外储不知如何打理是很大的难题,但是,如果以为参与欧债危机是一种战略性处理方案的话,我认为根本就不靠谱,一方面是时机不对,另一方面参与欧债不过是把外储从一种被动局面扔到另一个陷阱之中。欧美近两年四处开战,如今还在中东作乱,此时参与欧债,无异于给好战分子打支兴奋剂。为什么说买欧债是跳进陷阱呢?欧盟国家多数都是举债为生的“透支未来式”的所谓发达国家,就他们的实力而言,并没有资格“发达”,国家之间相互连环套举债的情况不在少数。尽管在欧债危机爆发后,欧盟要求各国削减赤字,然而,从欧盟债务总额而言,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这不断增加的债务谁来买单?中国吗?从欧洲人的逻辑来看是可以的。因为他们相信危机一过,欧洲又可以开足“生产力机器”的马力,又可以制造出更多的利润以填补空洞。事实上,非常困难,因为很多欧盟国家并没有新一轮智力爆发的潜力,从而也就没有生产力大发展的可能性,中国只要进入,想退出欧债都十分困难。

有人会说:我自己买的债,自己要退出,谁管得了?错。如果我没有预测错误的话,只要今天中国大规模进入,就是填无底洞,要出来就没那么容易。欧盟会在适当的时候,给中国以“数字”上的赚钱效应,帐面上肯定有赚钱的快感,然而,你跑不了,不但出不来,而且还会迫使中国不断地加码购买,正如之前购买美债的情形一样。

中国不接着买行吗?理论上行,但实际上不行,你硬要出来,欧债就会陷入困境,你所赚的“数字盈利”立刻就消失了,接着可能就是巨亏,一旦影响到欧盟经济区的经济稳定,经济问题很快就成为政治问题和国家安全问题,甚至有可能变成军事讹诈。中国目前在美债问题上面临的两难境地就是未来欧债的最终结局,中国的巨额外储最后只剩下唯一的功能:赚帐面数字的死机器。

现在不买欧债,是不是以后就没机会买了呢?更加不会,欧洲的举债经济几乎不可终结,填补空洞最实在的方式是发展生产力,发展实体经济,除英、法、德等几个较强的国家外,其它多数国家十年内几乎看不到任何生产力突破的希望,继续举债度日是铁板钉钉的事情,除非它们准备重演上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

中国购买欧债是否关乎“篮子与鸡蛋”的问题?要说清这一点,首先必须弄清楚如何区分“篮子”的不同性。如果在正常经济发展期,美元与欧元应当算得上是有两种不同性质篮子的区分,欧元区的替代性可以考虑。但是,从目前欧美两个大经济体的性质来看,我认为构不上两个不同篮子的条件。欧元区的经济健康性一点也不比美国好,全是举债经济,多数欧盟国家经济质地很差,欧元体系的脆弱性更甚于美国。再鉴于欧洲军事独立性的不完整,欧元的安全性也不如美国,欧洲经济复苏的前景并不比美国好多少。所以,综合来讲,是投资欧元还是投资美元不存在换篮子的问题,它们本来就只能算同一个篮子——泡沫经济篮子。如果中国真的要选择不同的篮子,我认为在当前情况下,只有两种篮子可选择——实物篮子和货币(或其它虚拟资产)篮子。中国要选择不同的篮子,最好的途径是选择购买实物商品(高科技、资源、市场、农业等)。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节后闲钱理财细思量 4个理财样本供你参考
下一条:寿山石市场白皮书将发
24小时新闻排行榜